《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提供服务:

【婚姻、情感咨询/挽回】:500元起/1小时

【婚姻调解/分离小三】:700元起/1小时

【离婚咨询/法律咨询】:500元起/1小时

联系:18459194467(刘老师,微信同号)

详细的服务说明、地址、费用请点击【这里】了解。

离婚不离家都是怎么过的?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18

“离婚不离家”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家庭状态,双方已解除婚姻关系但继续共同居住,常见于经济限制、子女抚养或情感过渡期。这种生活方式可能伴随复杂的心理和现实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生活模式及潜在问题:

1. 常见原因与动机

经济捆绑:房产分割困难(如共同还贷未完成)、一方无力购房或承担租金。

子女抚养需求:避免孩子因父母分居受心理冲击,维持表面“完整家庭”。

情感惯性:一方未彻底放下感情,或双方默契选择“冷静期”观察关系走向。

社会压力:尤其在小城市或传统家庭中,隐瞒离婚事实以减少舆论压力。

2. 日常生活的现实安排

空间分割:

物理隔离:分房睡、划定私人区域(如不同楼层),共用厨房、客厅但错峰使用。

物品归属:个人物品严格区分,大额消费(如家电)需协商分摊。

责任分工:

经济分担:可能延续AA制,或按收入比例承担房贷、水电费。

家务分配:通过书面协议明确清洁、育儿等责任,避免“免费保姆”式剥削。

社交伪装:

对亲友隐瞒离婚事实,共同出席家庭聚会,但私下减少互动。

对孩子统一说辞(如“爸爸/妈妈出差多”),但长期可能引发孩子察觉后的信任危机。

3. 心理困境与应对

情感界限模糊:

易因习惯性依赖发生亲密接触,导致关系反复(如“离婚后同居复婚率约15%”)。

建议:设立明确规则(如不带新伴侣回家),避免深夜谈心等暧昧场景。

情绪压抑与冲突:

离婚未解决的矛盾(如出轨、经济纠纷)可能在同住中持续爆发。

应对:引入第三方调解(心理咨询师或律师),建立“冲突暂停机制”。

自我身份迷失:

既非夫妻又非室友的关系易导致自我认知混乱,尤其影响重建新生活的动力。

行动建议:逐步建立独立社交圈,通过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4. 法律与财务风险

财产纠纷隐患:

若离婚后共同还贷或购置资产,需公证协议明确产权,避免未来争议。

案例:一方用个人收入支付房贷,离婚后可能被另一方主张“共同还贷补偿”。

债务连带责任:

若一方在离婚后负债,债权人可能以“共同生活”为由要求另一方偿还。

防范:保留分居证据(如分账记录、租房合同),必要时向法院申请债务隔离。

抚养权争议:

长期同住可能被法院视为“实际共同抚养”,影响后续抚养权变更诉讼。

5. 子女影响与沟通策略

短期安抚 vs 长期伤害:

3-6岁儿童可能暂时接受父母同住,但青春期孩子更易识破伪装,产生被欺骗感。

建议:根据年龄渐进式告知真相,避免成年后亲子关系破裂。

教育观念冲突:

离婚后教育权责不清,可能因育儿方式差异激化矛盾(如补习班费用、管教尺度)。

解决方案:签订书面育儿协议,定期召开“家庭会议”统一教育目标。

6. 过渡到彻底分居的路径

经济解绑计划:

设定时间表(如2年内攒够首付),通过兼职、理财增加个人储蓄。

协商房产处置(如出租共同房产分割租金,或一方折价购买另一方产权)。

心理切割练习:

从减少共同活动开始(如不再一起看电影、旅行),培养独立生活习惯。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情感依赖,明确离婚的不可逆性。

社会支持网络:

加入离异社群获取经验,寻求朋友协助过渡期住宿(如短期合租)。

总结:理性评估“离婚不离家”的可持续性

短期可行:作为分居缓冲期(建议不超过1-2年),避免冲动离婚后后悔。

长期风险:情感纠葛、法律隐患及子女心理误导可能远超经济节省的收益。

关键原则:始终以“彻底分离”为目标,避免将临时方案变为永久困局。

若陷入僵局,可考虑法律手段(如向法院申请强制分居)或借助社工介入,优先保障个人心理健康与未来发展空间。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mingyanjuzi/19753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