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服务:
【婚姻、情感咨询/挽回】:500元起/1小时
【婚姻调解/分离小三】:700元起/1小时
【离婚咨询/法律咨询】:500元起/1小时
联系:18459194467(刘老师,微信同号)
详细的服务说明、地址、费用请点击【这里】了解。
婚内出轨:红玫瑰还是白玫瑰|安全与自由之争
据我了解,很多的人会长期保持婚内出轨的状态,我有个个案她和情人彼此都有家庭,他们约定各自离婚然后再结婚,后来女方为了男方离婚后,男方却发现和妻子也很有感情,无法离婚,于是不得不保持这样的关系让她很痛苦。
这种情况其实很多,除了文化上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原因,那就是这样的伴侣形态其实满足了两种心理需求:既要有安全感,又要有自由。
通常这样的人受过两种严重心理创伤……
一方面,在3岁前没有和妈妈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没有安全感,也就是我们说的“被抛弃创伤”,所以极度缺乏安全感,需要一个“安全型”的伴侣在身边,对他/她很忠诚,但可能缺乏性吸引力。
▲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战争
另一方面,在成长的过程又被父母过度控制,缺少自己的意志空间,过多按照父母的意志来生活,也就是“被吞没创伤”,因此又极度想逃离父母,找到自己的自由空间,于是在伴侣关系中就需要一个非正式的自由关系——情人关系,这个情人需要最好Open一点,任性一点,从而可以将他从小被压抑的心理空间投射到对方身上,而一旦这个情人转正了,变成了婚内的伴侣,潜意识就又会开始寻找新的情人,因为这意味着安全感有了,自由又再度丧失……
所以很多的地下情人以为熬过正室一定能“转正”,后来会发现“他朝君体也相同”,往往就是这个原因。
张爱玲说:一个男人的一生中,至少会拥有两朵玫瑰,一朵是白的,一朵是红的,如果男人娶了白玫瑰,时间长了,白的就成了桌上的米饭粒,而红的就成了心头的珠砂痣,但如果他要了红的那朵,日子久了,红的就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而白的,却是床前明月光。
但张小姐不了解的是,其实很多男人小时候都受过这两大创伤,所以红玫瑰和白玫瑰都无法舍弃。一个人在3岁以前被培养的是主要是安全感,安全感足够了,才会在3-6岁的阶段正常进入性启蒙期,这个阶段的自由探索的需求被满足后才能在成年后与异性建立完整的良好的互动关系。
并不是红白玫瑰哪种更好的问题,而是其实那个男孩的心从来就没完整过,还卡在6岁以前的阶段中。甚至一些心理专家说,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不超过一岁,据我目测这是很靠谱的~
父母离婚的孩子往往也情路坎坷
所以其实,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离婚的的话,而又没有处理好这件事,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创伤和被抛弃感,孩子自己长大后往往离婚的概率也很大,一方面虽然是最不想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在潜意识层面往往会重复父母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传承。
海灵格说过家族中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重复,因为爱的能量始终没有平衡过,只不过有时表现方式不同而已,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把它疗愈了,这一切才会停止……
我有个个案,因为老公出轨来找我,她的父母就是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婚,母亲一直各种抱怨父亲,也常常指责她,因为她以前和父亲关系很好,性格也很相似,她说她长大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幸福的婚姻,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婚,但偏偏又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而痛苦不已。
女神安吉丽娜.朱莉的“小三瘾”与自我救赎
上周朱莉与皮特离婚的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是朱莉第三次离婚,也是维持最长的一段婚姻。回顾这三段婚姻,都是在男方还在婚姻状态的情况下强势插足,朱莉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心理模式呢?
▲朱利与第一任丈夫约翰尼.李.米勒
▲朱利与第二任丈夫比利·鲍伯·松顿
在认识朱莉之前,皮特已经和珍妮弗·安尼斯顿结婚,但是他经不起朱莉的穷追猛打,最终跟珍妮弗·安尼斯走到一起,而且朱莉的前两任老公都是已婚男,这些男人还没有离婚,朱莉便强势插足其间,同时在认识皮特之前的2003年,朱莉与演员伊森·霍克传出绯闻,而当时后者还是处于已婚状态。
▲朱莉为何这么偏爱已婚男呢?
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潜意识的原因,这就要说到她的成长经历了。父亲乔恩.沃伊特曾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而且风流成性,母亲是一名模特兼演员,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婚内出轨,抛下她和哥哥还有母亲,自小看着母亲辛苦工作而养育他们,对父亲怀有深深的恨意,而另一方面母亲由于她长的很像父亲,将对父亲所有的恨转移到她身上,整整两年没有和她说过话,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她既被父亲抛弃,又被母亲抛弃,遭受了人类最严重的心理创伤之一——被抛弃创伤。
拥有这样严重创伤的人极度渴望被爱,但母亲竟因为她长相像爸爸,而把怒火发泄在她身上,整整两年没有和她说过话,他们楼上楼下形同陌路。在被父亲抛弃后,相当于又被母亲唾弃了,小朱莉绝望了......
带着被母亲的各种嫌弃,朱莉产生了严重的自我厌弃的自残倾向,感觉自己不配活着,但同时又极度渴望被爱——既渴望男人的爱,也渴望女人的爱,所以她后来成为了一个双性恋者,把性当做爱,与很多人发生关系......其实这都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无奈的自我救赎。
▲抢别人老公=捍卫自己的妈妈?
另一个层面,由于从小目睹了父亲被别的女人抢走而同情母亲,于是潜意识中希望自己帮助母亲甚至替代母亲而将别的女人的男人抢夺回来,于是屡次扮演了“小三”的角色,对皮特也是。别的女人在朱莉的潜意识看来那就等于是把爸爸抢走的女人,而她这么做只不过是在捍卫她的妈妈,她的家庭,她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在6岁以前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目睹了母亲因别的女人被父亲抛弃,很大程度上会由于同情自己的母亲而在潜意识中形成想要帮助母亲把“爸爸”抢回来的心理,于是长大后慢慢就会将对爸爸的这种需要和行为投射为男性伴侣。而且由于妈妈对她的极度厌恶,也使得她相信了自己才是爸爸离开妈妈的罪魁祸首,她需要去赎罪,去做点什么,也许只有把“爸爸”抢回来,才能重新赢得妈妈的爱,才避免了被抛弃的命运。
而她先后养育了6个孩子的行为,在我看来也是为了弥补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良好照顾的心里缺憾,在养育孩子的同时,其实潜意识是在养育自己内心里那个被抛弃的自己而已,是一种心理代偿。
看似最后她又与皮特因教育理念不同而离婚,但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这样一层潜意识:因为她太害怕自己心理那个孩子被别人控制而再次被抛弃,只有自己完全的掌握控制权,才能将孩子保护好,不让曾经自己受过的痛苦再次发生。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被抛弃的孩子
很多的孩子小的时候都有过类似的这种被抛弃创伤,弗洛伊德说过人格大部分都是6岁前形成的,而我发现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尤其我们上一代,在我们小时候都不够时间来陪伴我们。
在我们三岁以前,上幼儿园以前的一段时期,父母因为要上班,产假往往是很短的,所以都会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来抚养,有的爷爷奶奶抚养的还不错,爸妈关系保持的也还不错,孩子不至于出现严重的问题,但很多时候爷爷奶奶也力所不能及,父母很久也不来看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连接,这样孩子一直以来都无法建立一个内在的安全感,以至于这样的人长大很容易有边缘型人格:极度缺爱,却又无法真正和别人亲密。
你是不是也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快举手~~
有严重被抛弃创伤的人很容易发生三角恋甚至多角恋的关系,一方面需要在跟多个人发生所谓亲密关系中来弥补心中被抛弃的缺憾,另一方面和每个人又无法保持绝对的完整恋爱关系,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只是一对一的关系,完全敞开自己的心很容易又再次遭受被抛弃的痛苦,所以害怕完全的信任,完全的亲密,而对他们来说内在也是一种极度的拉扯,一直都会生活在恐惧中。
我们所有的情感关系最早的模型都来自于原生家庭,看似你和伴侣在一起,其实你是和自己的父母及对方的父母在一起,在没有学习和疗愈的成长中,很多行为模式都来自于要么复制了父母,要么和他们相反。
啥?跟爷爷奶奶长大还可能会有这么吓人的结果?
当然不是说所有啦!是说有可能......好么~ 请勿对号入座哈~
父母与孩子:最早的三角关系
最早的三角恋关系恰恰也是来自于家庭,父亲、母亲和你就是最早的三角关系,当然和真正的伴侣关系不是一回事,但这种模式的源头是一样的,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孩子在3-6岁左右,基本上是处在俄底浦斯期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性能量开始爆发,也就是开始恋父恋母的阶段,所有的男孩都会想和妈妈结婚,恋母弑父的倾向,当然这只是潜意识,而所有的女孩都幻象嫁给爸爸或爸爸这样的男人,而仇视母亲,而另外一面又因为知道不可以仇视父母,因此又会产生出深深的自责和内疚感,所以这个阶段的过度是很重要的,对孩子未来的性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最好的方法就是允许孩子这样去想,因为绝大部分时候这也只是一种幻想,只是在实习未来的异性关系,而进入6岁以后,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而自然的进入潜伏期,所以我常说孩子就像小树苗,她自己知道该怎么生长,只要父母不去过度抑制它,修剪她。
而且所有的孩子都会需要先在与异性父母关系中去学习如何未来与伴侣相处,如何去爱,但当父母的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甚至压抑、羞辱孩子的这样的状况的时候,孩子的人格很容易产生问题,在未来的伴侣关系中会容易遇到出轨或被出轨的各种复杂的情况。
在家庭的三角关系中,最理想的状况就是父母之间的连接足够强,而父亲和母亲两个人与你的连接也足够好,这样的三角关系才会坚固而稳定,当处于3-6岁这个阶段的时候,同性的父母既能够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也能够尊重和允许,另一方面自己也要足够成熟依然给孩子很多的爱,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比较好的度过这个阶段,而发展出对父母共同的完整的爱,但绝大部分的家庭都不太能够做到。
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并不是为孩子铺好未来的路,而是彼此相爱,成为孩子爱的基石。无论未来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父母之爱都能帮助他找到“回家的路”。
椰子说
“出轨”、“小三”看似虽然是被人唾弃的行为,但背后其实往往都有很深远的心理原因。没有人是完全无辜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完整的自己给找回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