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私家侦探调查婚姻出轨、婚外情、外遇,小三调查。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提供服务:

【婚姻、情感咨询/挽回】:500元起/1小时

【婚姻调解/分离小三】:700元起/1小时

【离婚咨询/法律咨询】:500元起/1小时

联系:18459194467(刘老师,微信同号)

详细的服务说明、地址、费用请点击【这里】了解。

现在小三要坐牢吗?小三哪种情况会坐牢?小三插足破坏家庭会判刑坐牢吗?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8-07

一、基础法律框架:婚姻关系的法律保护边界

我国《刑法》未设立“破坏婚姻家庭罪”,这意味着单纯的情感介入不构成刑事犯罪。婚姻关系本质上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受《民法典》第1042条约束:“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该条款将道德问题转化为法律禁止性规定,但违反者通常承担民事责任而非刑事责任。

《刑法》第258条规定的重婚罪是唯一直接涉及“小三”可能获刑的情形:“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处“结婚”包括法律婚姻和事实婚姻。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司法解释明确,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共同生活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实务中,重婚罪属于自诉案件,需受害人自行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公安机关通常不主动介入。

二、刑事追责的六种具体情形

除重婚罪外,特定行为可能触犯其他罪名导致“小三”承担刑责:

破坏军婚罪(刑法第259条)
明知现役军人配偶身份仍与之同居或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保护国防利益,构成要件比普通重婚罪更宽松,同居即构成犯罪,无需证明以夫妻名义生活。2020年浙江某案例中,地方女青年与边防军官妻子长期同居,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8个月。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
以恋爱为名骗取财物可能构成诈骗。北京朝阳区2021年判决的典型案例中,女方隐瞒已婚身份与多名男性交往,骗取财物达87万元,最终以诈骗罪获刑10年。关键点在于非法占有目的及虚构事实的故意。

敲诈勒索罪(刑法第274条)
以曝光婚外情为由索要财物可能构成敲诈勒索。2022年上海静安区案例显示,小三拍摄亲密视频后索要200万元“分手费”,被认定为敲诈勒索既遂,判处有期徒刑5年。

故意伤害罪(刑法第234条)
因情感纠纷实施肢体冲突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需担责。2019年广州中院判决的案例中,小三上门与原配发生撕扯导致对方耳膜穿孔,经鉴定为轻伤二级,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

侮辱罪、诽谤罪(刑法第246条)
公开散布不实信息或恶意羞辱可能构成犯罪。如2023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案件中,小三在社交媒体发布原配“性病感染史”等虚假信息,点击量超5万次,被认定为诽谤罪,判处拘役6个月。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刑法第286条)
擅自删除配偶手机数据可能涉罪。江苏南通2020年案例中,小三利用黑客软件远程删除配偶与原配的聊天记录,造成重要商业合同丢失,最终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三、民事赔偿责任的司法实践

《民法典》第1091条确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规定“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主张赔偿。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同居”指持续稳定共同生活3个月以上。北京海淀区法院2023年判决的案例中,小三与配偶在朝阳区租房同居7个月,法院判令小三连带赔偿原配精神抚慰金1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单纯“开房记录”“暧昧聊天”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同居。深圳中级法院2022年二审判决曾推翻一审关于“每周见面即构成同居”的认定,强调需证明共同生活的持续性。

四、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边界

取证方式不当可能使受害人反遭法律制裁:

合法证据:公共场所拍摄的亲密照片、自愿录音的交往承诺、转账备注“恋爱经费”的银行流水等。

非法证据:破门入室取得的视频(可能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通过黑客手段获取的聊天记录(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胁迫签署的“认罪书”等。

2021年山东高院在指导性案例中明确,未经同意在他人卧室安装摄像头取得的证据,不仅不予采信,安装者还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五、特殊群体的加重保护

两类人群受特殊法律保护:

军人婚姻:现役军人配偶主张离婚须征得军人同意(民法典第1081条),破坏军婚罪追诉标准也低于普通重婚罪。

孕期/产褥期妇女:配偶在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不得提出离婚(民法典第1082条),此期间介入婚姻可能加重道德谴责。

六、历史案例的演变趋势

对比2001年《婚姻法》修订前后的司法实践可见:

2001年前:四川高院曾将“通奸”作为离婚法定事由,但无赔偿责任。

2001年后:新增“同居”损害赔偿,但需证明共同生活。

2021年民法典实施后:北京某法院首次将“长期保持不正当性关系并生育子女”认定为“其他重大过错”,判决小三补偿原配15万元。

七、港澳台地区的差异化规定

台湾地区:刑法第239条通奸罪于2020年废除,但民事赔偿仍存在。台北地方法院2023年仍判决小三赔偿原配新台币50万元。

香港地区:《婚姻法律程序与财产条例》第50条允许向第三者追讨“诱惑损失赔偿”,但1995年后鲜少适用。

澳门地区:刑法第239条保留通奸罪,但仅对已婚女性追责,体现性别不平等。

八、社会学视角下的法律局限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婚姻家庭法实施评估报告》指出:

仅17.3%的原配会选择法律途径追究小三责任

胜诉案例中平均获赔金额仅相当于诉讼成本的62%

超过89%的受访者认为现有法律对情感伤害救济不足

这表明法律规制存在实施效果与社会期待之间的落差。西南政法大学2023年研究显示,在涉及小三的纠纷中,真正进入刑事程序的不足3%,绝大多数通过民间调解或舆论施压解决。

九、跨国婚姻中的法律冲突

当涉及外籍人士时可能引发管辖权问题。2022年上海第一中级法院审理的美籍华人与中国籍小三纠纷中,法院最终适用中国法律认定重婚罪成立,但赔偿标准参照美国加州法律计算的收入损失,体现涉外家事案件的复杂性。

十、立法动态与未来走向

2023年《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新增第68条:“禁止以恋爱、交友为名侵害妇女合法权益”,虽未直接针对小三问题,但为规制情感欺诈提供新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目前审议中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草案,拟规定“父母有义务向子女示范忠诚的婚姻关系”,体现立法者对家庭价值的强化维护。

从司法实践看,单纯的情感出轨越来越难以启动法律程序,但伴随经济往来或人身侵害的行为将面临更严格审查。法律作为最低道德标准,正在寻求维护家庭稳定与保障个人情感自由的平衡点。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qingganzhiyu/xszt/19972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