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私家侦探调查婚姻出轨、婚外情、外遇,小三调查。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为什么伴侣出轨,大多数人都在怪罪第三者?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8-15

一打开影视作品,似乎所有的背叛事件都在演绎原配手撕第三者的剧情,包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遭遇背叛的人也会对第三者充满愤恨和报复心理。为什么男人背叛大家都在怪罪第三者?难道背叛的那个人就没有问题吗?

其实,把背叛的责任全盘转嫁到第三者身上本质是一种对自身无能的愤怒,厘清背叛责任、重建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正视现实并积极的自我负责。这种认知偏差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人陷入更深的痛苦漩涡。

为什么影视剧里总喜欢拍一些手撕第三者的剧情?因为这恰好击中了很多人情绪上的爽点,把第三者刻画成一个风情万种的狐狸精形象,这样就可以理所应当的把伴侣背叛的原因归结到第三者身上,比如是第三者太漂亮或者使用了某些技巧才让已婚男人一时失去了心智,误入婚外情的陷阱。

这其中暗含的核心思想就是,已婚男人的背叛完全是身不由己的、是脱离理智的、是计划之外的昙花一现,而不是经由他充分思考并且遵从自身意愿所做出的一种主动行为,不是你们的婚姻关系出现问题后的一种出逃,而全部罪责都在于第三者单方的引诱。这种叙事模式巧妙地转移了矛盾焦点,让观众得以在情绪宣泄中获得暂时的心理安慰。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起伴侣的背叛,大部分人更为恐惧的是伴侣主动地、真心实意的背叛,比起身体上的游离,大部分人更为恐惧的是情感上的游离。而如果把背叛的罪责都归结到第三者身上,她们就不用去面对另一种可怕的可能性:婚姻本身已经出现了根本性问题。那些怪罪第三者的人真的没有意识到自己伴侣的问题吗?不,她们只是不愿意接受这种可能性而已。

当一种现实让人痛苦且无法承受时,人出于趋利避害的倾向就会说服自己把事情导向另一种原因。在背叛这件事上,与其说大家不知道伴侣的问题,不如说大家选择了用第三者的单方面引诱来逃避真正的婚姻危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虽然短期内能缓解痛苦,但长期来看却阻碍了真正的成长和修复。

那些把背叛的全部责任都转嫁给第三者的人究竟在逃避些什么呢?就我的咨询经验来看,她们真正恐惧的往往是这些东西:

01 伴侣发生情感转移的现实

怪罪第三者最核心的作用就在于把背叛这种主动行为变成了一种引诱下的被动行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给背叛者找很多理由和借口,来说服自己他们并不是真的爱上了第三者、并不能真正的从与第三者的相处中获得快乐。

这样想的好处就是,很多人觉得一旦撕开了第三者的真面目,背叛者就会从迷失的迷雾中走出来,立马获得理智和对婚姻的责任感,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关系里,而被背叛的人丢失的安全感也能够立马捡回来。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美好幻想,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否认"防御机制。

而接受背叛本身是一种主动行为则意味着很多人要去真实的面对伴侣的爱已经发生转移的这种可能性。"他不再爱我了"、"我们之间的情感链接早已消失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以往婚姻中构建起来的那些赖以依存的安全感如今都彻底断裂了,未来不再是确定且清晰的,而变成了一片灰色的荒芜处境。

而处于对这种可能性的排斥,很多人就算是明知道在自我欺骗,也不愿意把背叛的真正原因导向自己的伴侣。这种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认知失调",即当现实与自我认知产生冲突时,人们更倾向于扭曲现实而非改变自我认知。

02 自己对于修复关系、重建生活的无能

如果背叛是一件和第三者关联性很弱,甚至完全无关的行为,那么原因只能指向背叛者本人的改变或者婚姻关系的瓦解,比如承认自己的伴侣已经不再是以往认知中的那个善良爱自己的人,承认你们之间的婚姻关系已经开始破灭,承认以往的那些美好早已经成为了不复存在的过去式。这意味着遭遇背叛的人必须以此为起点来重构自己的生活,当然,这是非常痛苦且困难的。

接受现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即便是透过缝隙看到那一丁点破碎的可能性,很多人就痛苦得无法喘息了。而重建一切则需要一个人去坚定地站在现实面前,踏上已经成为废墟的婚姻,然后一点一点的把那些断壁残垣修复起来。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需要极强的心理韧性和复原力才能做到的事情。

任何一种选择都掺杂着当下维度上的好处,对第三者表达愤怒是很多人保护自己、逃避责任的一种选择。因为面对就意味着痛苦,面对就意味着我们要遭受相当多的悲伤和无力,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让自己的生活重归正轨。而自我蒙蔽却带着一种虚假的希望,它让人相信,只要我们把第三者这个罪魁祸首从关系里清除出去,那么我就可以无痛恢复自由,无痛从背叛中走出来;它让我们相信,伴侣依旧是之前的那个爱我们的伴侣,婚姻依旧是牢固美好的,而现在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婚姻暂时偏离轨道的插曲。这是一种盲目的自我麻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幻想型防御机制"。

人天然有逃避属性,这无可厚非,因为人在极度痛苦的时候,不靠一些自我欺骗来缓解和拖延时间,我们可能就会彻底被苦难击碎,失去重新站起来的能力。但缓解归缓解,真的把自我蒙蔽的表象当做客观现实来看待就是一种纯粹的无知了。

简言之,人不可能永远的活在自我欺骗之下,就算你可以通过怪罪第三者来获得一些心里宽慰,但现实也迟早会向你迎面扑来。到那时候,你如果没有锻造出一颗强韧的心脏,你感受到的痛苦只会比当下更多。当现实逼到你退无可退时,你之前逃避的那些东西会毫不留情的找上门来。

你当然可以在背叛发生之初无法调理自己时,短暂的把责任归结到第三者身上,包括对第三者产生愤怒也是非常正常的。但切忌不要把这种行为持续到底,在更深层的维度上,你应该具备一种意识,那就是这只是一个缓冲地带,而你迟早要接受现实,迟早要开始学着自我负责。

自我负责虽然在当下的你看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可站在发展的角度上,它确是你能最快走出背叛、恢复生活的捷径。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看,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重塑人际关系的机会。

那么对于一个害怕面对现实的人来说,到底该怎样习得自我负责的能力呢?这里也有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通过认知重塑建立心理安全感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在于我们的认知在背叛发生后依旧没有获得成长和转变。当我们还是在用错误的思维模式来理解关系和背叛本身时,那个激发内在痛苦的模式就可能一直在生效。

转变认知的关键就是把事物按照和现实贴合而非和以往经验贴合的思维模式来理解。比如很多人一直把关系理解成只要建立了就不会发生改变的事情,那么背叛就会特别让人难以接受,因为你的脑子理解不了这件事的发生,你只会一遍遍的问为什么,而没办法从这种内耗中走出来;或者你总是把安全感建立在对他人的依赖上,认为只要伴侣不爱自己了,那么你就失去了自我价值,那么只要伴侣不再爱你,那么你的痛苦就一直无法消除下去。

那如果我们把这些矛盾的认知调和一下,重新建立起诸如:关系是需要持续维持才能继续的、人是会被自身经历和感受塑造而不断变化的、我是可以不依靠他人就能获得安全感的这样一些认知,那么同样的一件事情,你就获得了更开阔的视角。你就不会把自己困在那个无法理解的圈子里徘徊,这一方面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你去面对现实的痛苦,同样还为你指明了接下来行动的方向,使得你获得一些初级的安全感,而不至于因为过于痛苦而丧失行动的能力。

通过培育自我效能感获得正向激励

人之所以惧怕自我负责,就是因为我们通常会把自我负责想象成一件非常痛苦,需要我们去克服、去努力的事情。但实际上,自我负责的人生反倒是非常快乐的人生,比完全的依赖他人来获取安全感的生活来得积极自由得多。

那么怎么实现这种从惧怕自我负责到享受自我负责的心态转变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培育自我效能感,以此来获得持续行动的正向激励。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主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信念。它并非对个人整体能力的评价,而是针对具体任务或领域的信心判断。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于自己能做成一件事的信心,当这种信心越多时,你行动的动力就会越强。

自我效能通常从我们做成一件事的正向反馈中获得。在一段婚姻关系里,你可以给自己树立各种各样的增强自我效能的小小靶点,比如主动找伴侣沟通一次、试着离开伴侣去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情、试着去独立解决工作问题、和其他人建立链接等等。这些事情会让你一步一步的从被背叛的无力感中走出来,重新看到生活和自我的丰富性。

当你在这个世界上收集的正向反馈越多时,你就越能从自我负责中获得快乐,最终把对伴侣的依赖感转移到自身上来,由此获得正宗意义上的坚实安全感。

说到底,怪罪第三者本身可能更偏向于一种自我防御行为,目的是保护自己免受其他可能性的伤害。但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自我蒙蔽的处境里,学会自我负责,才是促使你获得成长和幸福的最佳捷径。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重塑人际关系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直面现实,拥抱成长。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qingganzhiyu/xszt/20000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