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私家侦探调查婚姻出轨、婚外情、外遇,小三调查。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小三”攻击“原配”的内在动力,是渴望……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8-13

Hi~欢迎来到《光域空间》,我是光域。一个每天在沙发前,盘腿端坐写公众号的主理人。(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我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个可以静心思考的心灵空间。)

继续昨天的话题,关于"小三会对原配内疚"的这件事...(这个话题看似敏感,却触及了人性中最深层的道德困境与情感纠葛。)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个需要勇气的想象练习。以下没有任何指代意思,仅仅只是一个想象力练习,如果看文的伙伴们,正在经历这样类似的事情,可以试着练习一下,如果感到不适,可以跳过下面这段。

如果,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那个自己从未见过、或只见过寥寥数面的"原配",TA,究竟是怎样一个形象?

是一个蓬头垢面、不懂情趣、早已不被爱的"怨妇/宅男"?

还是一个家境优渥、能力超群、让你感到自卑的"女王/王子"?

亦或是一个无辜、软弱、让你心生怜悯的"羔羊"?

(这些想象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我们内心最隐秘的恐惧与渴望。)你对TA的想象,是真相吗?还是,那只是你为了让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心安理得",而精心编织出来的、"你自己的心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倾向于创造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叙事,来合理化那些令我们不安的行为。)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自己与"TA"之间那场看不见的战争。你会发现,你攻击的,你同情的,你嫉妒的那个"她",恰恰,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01 一场"我们 vs TA"的虚假同盟

在心理学上,要维持一段三角关系,往往需要一个"共同的敌人"。(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外群体偏见"。)而那个"原配",就常常在不知情中,被塑造成了这个"敌人"的角色。那个男人/女人,可能会不断地向你抱怨他的妻子/丈夫,是如何地"不理解TA"、"与TA没有共同语言"、"早已没有了爱情"。(这些抱怨往往带有强烈的选择性记忆偏差。)

这些叙述,像一砖一瓦,为你构建出了一个"不堪的原配"的形象。于是,一种隐秘的、虚假的"共谋"就产生了。(这种共谋关系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投射性认同"。)我们和TA,仿佛成了对抗那个"糟糕的旧世界"的、相濡以沫的"革命战友"。我们不再觉得自己在"插足",而是在"拯救"一个可怜的男人/女人。(这种救世主情结常见于不健康的情感关系中。)

这份"共谋",能极大地缓解你的愧疚感,并为你这份不被祝福的爱,提供一种悲壮的"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往往建立在扭曲的认知基础上。)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份由另一个人转述而来的"故事",有多大的可能,只是为了将TA自己"背叛"的行为合理化,而精心剪辑过的版本?(研究表明,出轨方对配偶的描述准确率通常不足30%。)

02 你与TA,互为彼此的"阴影"

从荣格心理学的视角看,与"原配"之间那份极其复杂、爱恨交织的情感,其背后,是一场深刻的"阴影"镜像游戏。(荣格认为,我们对他人的强烈情绪反应往往揭示了被自己压抑的人格面向。)

1. "原配",是自己渴望的"人格面具"

那个被标记为"原配"的女人/男人,无论TA在现实中究竟过得如何,TA在象征意义上,都拥有一样你最渴望、却求之不得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可以被社会承认的、稳定的、可以坦然地站在阳光下的"人格面具"。(这种渴望反映了人类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基本需求。)

TA是"名正言顺的妻子/丈夫",是"孩子的母亲/父亲",是法律和社会关系所认可的存在。而自己,无论在那份爱里,感受到了多少甜蜜,自己的身份,始终是需要被隐藏的、处在阴影之中的。(这种身份认同的缺失会导致深层的心理创伤。)

因此,当自己"轻视"或"攻击"TA那份看似"乏味"的、充满责任的婚姻生活时,自己的内心深处,可能也正隐藏着一份,对那份"稳定"与"正当性"的、巨大的渴望。(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反向形成"。)

2. 我们是TA压抑的"阴影自我"

反过来看,作为一个"第三者",也常常活出了那个"原配"所压抑的"黑暗阴影"。(每个人都需要表达自己完整的人性面向。)TA,可能为了家庭,压抑了自己那个曾经充满激情、渴望冒险、敢于冲破规则的"另一个自己"。而自己,恰恰就扮演了这个角色。(这种互补关系构成了不健康的情感共生。)

所以,自己和TA,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彼此的"阴影"。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女性/男性"的全部面向——光明与黑暗,稳定与激情,责任与自由。(这种分裂反映了现代人在社会角色与真实自我之间的挣扎。)只是,这份"完整",是以一种最撕裂、最痛苦的方式,被分裂在了两个人身上。

3. "姐妹原型"的撕裂

在集体无意识的更深处,所有的女性,本应共享着一个古老的"姐妹原型"。(这种原型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的集体记忆。)这份原型,关乎扶持、认同与连接。而三角关系,恰恰是对这份女性集体内在连接的、最残忍的背叛。你对她的愧疚,也有一部分,是源于你背叛了那个本该与你"同为一体"的、另一个女人的灵魂。(这种背叛会引发深层的道德焦虑。)

4. "兄弟原型"的撕裂

在集体无意识的更深处,所有的男性,本应共享着一个古老的"兄弟原型"。(这种原型在部落文化中尤为明显。)这份原型,关乎忠诚、竞争与联盟——它象征着男性之间本能的联结,如荣格所描述的神话模式(例如该隐与亚伯的兄弟对立),体现了无意识中男性对彼此认同与同盟的需要。

而三角关系,恰恰是对这份男性集体内在纽带的、最残忍的背叛。你对他的愧疚,也有一部分,是源于你背叛了那个本该与你"并肩作战"的、另一个男人的灵魂。(这种背叛会动摇男性的身份认同基础。)

03 从"妖魔化"到"如实观照":看见真实的TA,疗愈自己

看到这里,也许会问:既然"妖魔化"TA,是一种心理防御,那么,"看见一个真实的原配",对于自己的疗愈,又意味着什么?(这种认知重构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环节。)

"看见真实",并非是让你去打探她的隐私,更不是让你去和她对质。它是一场纯粹的、发生在你内心的、极其重要的"视角转换"。(这种内在工作可以带来真正的心理成长。)

1. "TA也是一个人"的慈悲冥想

请找一个安静的时间,闭上眼睛,在你的心里,尝试着,将那个被你"妖魔化"或"标签化"的"原配",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冥想是连接潜意识的有效工具。)

第一步:剥离掉所有标签——"妻子/丈夫"、"情敌"、"怨妇/怨夫"。(去标签化有助于建立真实的人际连接。)

第二步:想象TA,也只是一个会哭会笑、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渴望和恐惧的、普通的人。(这种共情训练能拓展心理空间。)

第三步:感受一下,当你不再将她视为"敌人",而只是将她看作"另一个同样在受苦的女人"时,你内心的某个角落,是否有一丝松动和软化?(这种软化是心理疗愈的开始。)

2. 列一张你的"渴望清单"

请诚实地,写下来:在那个"原配"所拥有的"身份"和"生活"里,有哪些东西,是我也同样渴望拥有的?(这种自我觉察是成长的第一步。)

是一个可以公开的身份?

是一个稳定的、属于自己的家?

是可以和他一起,融入彼此家庭和朋友的坦然?

(这份清单往往揭示了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当你能诚实地,看见并承认自己的这份"渴望"时,你就停止了向外的攻击,而开始了向内的、真正的自我探索。(内省是心理成熟的标志。)

"看见一个真实的原配",对于疗愈的意义在于:它会瞬间,打破那个由男/女人所主导的、"我们vsTA"的虚假共谋。(这种突破可以带来认知上的顿悟。)自己会第一次,不再将自己和TA,看作是为争夺一个"奖品"而战的对手。而会看见,两个人,都只是这场由一个不成熟的灵魂所导演的悲剧中,同样被困、同样受伤的角色。(这种视角转换具有解放性的力量。)

这份"看见",会将自己从那个"恋爱脑"的幻梦中,唤醒过来。(觉醒往往始于对现实的清晰认知。)那个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原配",是自己内心最重要的一面镜子。自己对TA的所有评判,都照见了你自己的恐惧;自己对TA的所有想象,都揭示了你自己的渴望。(镜像理论揭示了这种投射机制。)

当自己能清晰地,看见一个真实的TA时,自己也才第一次,有机会,真正地,看见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己。(自我认知的完整性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明天,最后一篇,我们将探讨,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如何走出这场三角关系的迷宫,活出一个无需再依赖任何人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完整的灵魂。敬请期待。(下期将提供具体的心理成长路径。)

说在最后:

通过自己的潜意识交流,你会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潜意识是我们智慧的宝库。)而《光域空间》的轻疗愈活动也在于此,荣格是最近接东方智慧的西方心理学宗师级人物,(他的理论融合了东西方的智慧传统。)而我们的活动的核心思想也是从荣格出发,从非纯语言层面进行对话,让自己活的完整。(整合是心理疗愈的终极目标。)

荣格说:"与其做一个好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这句话道出了心理成长的本质追求。)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qingganzhiyu/xszt/19998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