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私家侦探调查婚姻出轨、婚外情、外遇,小三调查。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第一次预约心理医生咨询服务,该做哪些准备?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7-13

一、心理准备:建立正确认知与合理期待

1. 理解心理咨询的本质

心理咨询不是"看病",而是一种专业的助人过程。心理医生(包括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是经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士,他们通过倾听、对话和技术干预,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应对挑战并促进心理成长。与朋友聊天不同,心理咨询提供的是一个完全保密、非评判性的空间,专注于你的需求和目标。

2. 调整对咨询效果的预期

心理咨询不是"速效药",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看到明显变化。首次咨询主要是评估和建立关系,不要期望一次就解决所有问题。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4-6次咨询后开始感受到积极变化。同时也要明白,咨询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医生提供专业指导,而你需要在生活中实践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3. 接纳自己的求助行为

社会对心理问题仍存在一定偏见,导致许多人将求助视为"软弱"或"失败"。实际上,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是勇气的表现。心理困扰如同身体疾病一样常见,及时寻求专业支持是自我关爱的明智之举。美国心理协会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9%的成年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这表明心理咨询已被广泛接受。

4. 处理可能的焦虑情绪

首次咨询前的紧张完全正常。你可以通过深呼吸、正念冥想或与信任的人交谈来缓解焦虑。提醒自己:心理医生接触过各种情况和情绪反应,他们完全理解初次来访者的不安。将这种焦虑视为"对自我成长的期待"而非"需要消除的问题",往往能减轻其负面影响。

二、信息准备: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服务

1. 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

心理健康领域有多种专业人员,其资质和专长各不相同:

精神科医生:医学背景,可诊断精神疾病并开具药物

临床心理学家:博士学历,擅长心理评估和治疗

心理咨询师:硕士学历,提供咨询而非药物治疗

社工/婚姻家庭治疗师: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咨询

根据你的需求(如是否需要药物、问题的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专业人员。一般心理困扰可先咨询心理咨询师,疑似严重精神疾病则建议直接看精神科医生。

2. 核实专业资质与执业背景

在中国,合格的心理医生应具备:

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2017年前)

精神科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医生)

心理学相关学历背景
可通过卫健委官网或专业平台验证资质。同时了解医生的受训背景(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流派)、擅长领域(抑郁、焦虑、亲密关系等)和从业年限,这些信息通常能在机构官网或专业平台上查到。

3. 考虑咨询方式与设置

现代心理咨询有多种形式:

面询:传统方式,互动更直接

视频咨询:突破地域限制,适合偏远地区

电话咨询:适合临时情绪支持
研究显示,对于多数常见心理问题,视频咨询效果与面询相当。同时要考虑咨询频率(通常每周1次)、每次时长(个体咨询多为50分钟)和费用(国内一般为300-1000元/次)是否适合你的情况。

4. 选择咨询机构或个人执业

专业机构(如医院心理科、正规心理咨询中心)提供系统服务和支持,适合初次接触者;独立执业的咨询师可能更具灵活性。可通过以下渠道寻找资源:

三甲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部分对社会开放)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查询

朋友推荐(需核实资质)

正规心理咨询平台(如简单心理、壹心理)

三、内容准备:梳理个人情况与咨询目标

1. 整理个人心理史

详细记录以下信息有助于医生快速了解你:

主诉问题:最困扰你的症状或情况(如"持续情绪低落三个月")

发展过程:问题何时开始,如何变化,有无诱发事件

应对尝试:你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相关背景:与问题可能相关的成长经历、重大生活事件

身体状况:近期体检结果、慢性疾病、用药情况

心理健康史:既往诊断、治疗经历和效果

2. 明确咨询目标

思考你希望通过咨询达成什么。具体目标比模糊愿望更有利于咨询进展,例如:

改善目标:"减少社交场合的焦虑反应"而非"变得更自信"

关系目标:"改善与配偶的沟通模式"而非"让TA不再挑剔我"

认知目标:"理解为何总是拖延"而非"彻底改掉拖延"

研究表明,有明确目标的咨询效果比无目标的高出40%左右。即使最初目标不够清晰,也可以在咨询过程中逐步明确。

3. 准备想要讨论的具体问题

列出你最想解决的1-3个核心问题,并为每个问题准备:

具体表现(行为、情绪、生理反应等)

发生频率和强度(如"每周3-4次,严重影响工作")

典型情境(何时何地最容易发生)

对你生活的影响(工作、关系、健康等)

4. 记录近期心理状态

建议在预约前一周开始记录:

情绪日记:每天主要情绪及强度(可用1-10分评估)

触发事件:引发强烈情绪的事件或想法

身体反应:失眠、食欲变化、疼痛等生理症状

应对方式:你如何应对这些状态(如喝酒、暴食、回避等)

这些记录能提供客观数据,帮助医生更准确评估你的情况。研究表明,保持情绪记录的来访者在咨询中进展更快。

四、实际准备:安排咨询的 logistical 事项

1. 时间安排

选择你相对轻松的时间段,避免咨询前后有高压任务

预留缓冲时间:咨询后可能需要休息或消化内容

考虑交通时间(面询):提前考察地点,避免迟到增加焦虑

确保咨询期间不被打扰(特别是视频咨询)

2. 财务准备

了解费用及支付方式(医保通常不覆盖心理咨询)

确认取消政策(通常需提前24-48小时取消)

评估可持续性:长期咨询的经济承受能力

3. 材料准备

身份证件(首次面询通常需要登记)

笔记本(如需记录重要观点)

水和小零食(咨询可能消耗情绪能量)

提前完成的问卷或评估表(如有)

4. 技术准备(视频咨询)

测试网络连接和设备(摄像头、麦克风)

确保私密、安静的咨询空间

准备备用联系方式(如电话)

提前熟悉咨询平台的操作

五、关系准备:建立有效咨询关系的要点

1. 了解咨询的基本规则

保密原则及其例外(如自伤、伤害他人等)

双方的权利与责任

咨询频率与时间的安排

紧急情况下的联系方式

2. 培养开放与诚实的态度

心理咨询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开放程度。不必刻意"表现好"或隐藏真实想法。即使是负面感受(如对咨询的怀疑、对医生的不满)也值得讨论,这些往往是重要的治疗材料。

3. 管理对咨询关系的期待

咨询关系是专业而非社交关系。医生保持中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你的需求,这种"有界限"的关系本身就是治疗的组成部分。随着咨询进展,你可能会对医生产生各种感受(依赖、失望等),这些都可以在咨询中探讨。

4. 准备提问

首次咨询是双向评估的过程,你可以询问医生:

他们对你的问题的理解

可能的治疗方法

咨询的大致框架

预期的时间长度

如何评估进展

六、后续准备:咨询后的自我照护与跟进

1. 安排咨询后的自我照顾

首次咨询可能唤起强烈情绪,建议:

避免立即投入高强度工作

安排安静时间整理思绪

进行舒缓活动(散步、听音乐等)

避免用酒精或不健康方式应对不适

2. 记录咨询后的反应与变化

注意咨询后24-48小时内:

情绪变化(缓解或暂时加剧)

新的觉察或领悟

浮现的记忆或想法

行为上的微小改变

这些信息对下次咨询很有价值。研究表明,咨询间期的自我观察能显著提升咨询效果。

3. 评估咨询匹配度

首次咨询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是否继续:

你是否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医生的专业能力是否让你信服

医生的风格是否适合你(如指导型或非指导型)

你是否愿意向此人敞开心扉

匹配度对咨询效果至关重要。如果不合适,寻求转介是完全正常的专业行为。

4. 准备后续咨询

根据首次咨询的反馈:

调整或细化你的咨询目标

补充首次未提及的重要信息

记录实践"家庭作业"的情况

准备新出现的问题或困惑

心理咨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咨询深入,你可能会发现表层问题下的核心议题,这需要灵活调整咨询方向。

七、特殊情况准备:特定人群的注意事项

1. 青少年心理咨询

未成年人首次咨询需注意:

了解父母是否需要在场(通常首次单独与父母会谈)

准备学校表现和社交情况的相关信息

思考你想从咨询中获得什么(即使与父母期望不同)

2. 伴侣/家庭咨询

关系咨询的特殊准备:

双方都需同意参与咨询

准备关系史中的关键事件时间线

明确各自对关系改善的期待

接受咨询师可能保持中立而非"站边"

3. 危机情况下的咨询

如果当前有强烈自杀念头或严重症状:

优先考虑医院精神科急诊

准备紧急联系人信息

告知咨询师危机的严重程度

制定安全计划(如谁能在危机时提供支持)

4. 文化敏感性考虑

少数群体可能需要特别准备:

思考文化/身份因素如何影响你的问题

评估医生是否具备多元文化胜任力

准备讨论可能遭遇的歧视或压力

八、长期视角:将心理咨询融入自我成长

首次咨询只是心理成长旅程的开始。随着咨询深入,你可能会发现:

表层问题下的核心模式(如早年经历形成的应对方式)

思维、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复杂互动

改变过程中的反复与阻力(这是正常现象)

自我认知的逐步深化与拓展

研究表明,持续的心理咨询能带来大脑功能的积极改变,这与药物疗效相当。将咨询视为一项对自己未来的投资,而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往往能获得更丰富的收益。

通过以上全面的准备,你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首次心理咨询的机会,为后续的心理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记住,准备过程本身已是自我关怀的体现,无论咨询中发生什么,迈出求助这一步本身就值得肯定。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xinlizixun/19908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