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私家侦探调查婚姻出轨、婚外情、外遇,小三调查。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开展咨询工作的?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7-13

第一章 咨询前的专业准备

1.1 专业资质与持续学习
合格心理咨询师需具备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认证),同时需要持续接受专业培训和督导。平均每位咨询师每年需完成至少40小时继续教育,包括理论研修、技术训练和伦理学习。专业准备还包括建立个人咨询风格,整合不同流派技术(如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精神动力等),形成系统的工作框架。

1.2 咨询环境构建
物理环境要求独立、隔音、采光适中的咨询室(建议面积15-25平方米),配备可调节的座椅(通常呈90-120度角摆放)、纸巾盒、钟表等基本设施。心理环境的营造更为关键,需要通过暖色调装饰、适度绿植、柔和的灯光创造安全氛围。数字化时代还需准备稳定的视频咨询平台,并确保符合隐私保护标准。

1.3 初始访谈工具准备
包括标准化的知情同意书(需包含保密例外条款)、心理测量工具(如PHQ-9抑郁量表、GAD-7焦虑量表等)、咨询记录表格等。专业咨询师会建立个人化的"工具箱",收集适合不同人群的隐喻故事、艺术治疗材料、正念练习音频等干预资源。

第二章 建立咨询关系

2.1 初次接触的评估
首次会谈通常采用"生物-心理-社会"评估模型,通过结构化访谈收集:
• 主诉问题(包括持续时间、加重因素)
• 心理健康史(既往诊断、治疗经历)
• 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朋友、同事关系)
• 安全风险评估(自伤自杀、暴力倾向)
咨询师运用SOLER技术(面向Squarely、开放Open、前倾Lean、眼神Eye、放松Relax)建立连接,同时观察来访者的非言语信息(如表情、姿势、语速)。

2.2 治疗联盟构建
研究表明治疗联盟质量对咨询效果的影响高达30%。咨询师通过:
• 共情性回应("听起来你感到非常无助")
• 无条件积极关注(避免道德评判)
• 一致性(真实而非角色化的反应)
逐步建立信任。对阻抗型来访者,可采用"顺应性"策略,先接纳其防御方式("不愿谈论这个话题是很自然的"),再逐步引导探索。

2.3 目标设定技术
采用SMART原则制定具体(Specific)、可测(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Relevant)、有时限(Time-bound)的目标。例如将"改善情绪"具体化为"未来两周每天抑郁强度评分降低20%"。咨询师使用"奇迹问句"("如果明早问题突然解决,第一个迹象是什么?")帮助来访者具象化目标。

第三章 评估与概念化

3.1 多维评估体系
除标准化量表外,咨询师运用:
• 时间线技术:绘制问题发展脉络
• 生态图:呈现社会关系网络
• 症状监测表:追踪日常变化
特别注意文化因素(如某些文化中躯体化更常见)和发展阶段特点(青少年常见的外化行为)。

3.2 个案概念化
将碎片信息整合为连贯的心理学解释,常用模板包括:
• 诱发因素(近期失业)
• 易感因素(童年被忽视史)
• 维持因素(回避行为)
• 保护因素(良好的朋友支持)
认知行为取向会识别自动思维(如"我注定失败")和核心信念;心理动力取向则关注潜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

3.3 动态风险评估
建立持续的风险监控系统,包括:
• 自杀风险评估(计划、手段、保护因素)
• 暴力风险评估(冲动性、受害史)
• 伦理风险(多重关系、保密限度)
制定书面安全计划(如紧急联系人名单),并与来访者签署不自我伤害协议。

第四章 干预技术应用

4.1 技术选择的适应性
根据问题类型和来访者特征灵活选用:
• 焦虑障碍:渐进式肌肉放松+认知重构
• 抑郁障碍:行为激活+慈悲聚焦疗法
• 创伤后应激: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
• 人格障碍:图式治疗+心智化训练
儿童常用游戏治疗,夫妻咨询则多采用情绪聚焦疗法(EFT)。

4.2 核心干预技术详解
4.2.1 认知重构
五步操作流程:

识别情绪事件

捕捉自动思维

寻找证据(支持/反对)

生成替代解释

行为实验验证
例如帮助社交焦虑者挑战"别人都会嘲笑我"的预期,设计渐进式暴露练习。

4.2.2 情绪调节训练
包括:
• 命名情绪(扩大情绪词汇)
• 容忍痛苦(TIP技能:降温、剧烈运动、有节奏呼吸)
• 正念观察(不评判地觉察)
使用"情绪波形图"帮助来访者理解情绪的暂时性。

4.2.3 人际关系改善
教授DEAR MAN技巧:
Describe描述事实
Express表达感受
Assert明确请求
Reinforce强化对方
Mindful保持专注
Appear自信
Negotiate协商
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冲突场景。

4.3 创造性干预技术
• 隐喻治疗:用"登山"比喻康复过程
• 写作治疗:未寄出的信处理未竟事宜
• 空椅技术:与内在批判者对话
艺术治疗中可能使用"画你的情绪颜色"等非言语表达。

第五章 过程管理与挑战应对

5.1 咨询进程调控
阶段性标志:
• 1-3次:关系建立、评估
• 4-8次:核心干预
• 后期:巩固预防复发
使用量化的进度反馈(如ORS会话评分量表)及时调整方案。对进步停滞的情况,考虑:
• 重新概念化问题
• 检视治疗关系
• 调整干预强度

5.2 典型挑战处理
5.2.1 阻抗应对
识别四种阻抗:
• 内容阻抗(回避话题)
• 过程阻抗(迟到、沉默)
• 关系阻抗(依赖或敌意)
• 改变阻抗(恐惧好转)
处理策略包括正常化("改变确实令人害怕")、放大矛盾("保持问题有什么好处")等。

5.2.2 危机干预
自杀危机七步法:

直接询问计划

评估致死性

确认痛苦原因

发掘生存理由

联系支持系统

制定安全计划

安排随访
必要时启动强制住院程序。

5.3 文化敏感性实践
关注:
• 文化习语(如"上火"表达抑郁)
• 求助偏好(倾向宗教或医学帮助)
• 家庭角色(集体主义中的决策模式)
调整沟通方式(如对高权力距离文化者更正式)。

第六章 效果评估与结束处理

6.1 多维效果评估
• 症状改善(量表分数变化)
• 功能恢复(工作、社交能力)
• 主观体验(掌控感、希望感)
使用标准化工具(如CORE-OM)与质性反馈结合。评估需涵盖短期目标(症状缓解)和长期目标(人格成长)。

6.2 预防复发训练
包括:
• 识别早期预警信号
• 制定应对卡片
• 建立支持网络
进行"压力接种"训练,模拟未来挑战场景的角色扮演。

6.3 结束过程处理
理想结束特征:
• 目标基本达成
• 症状稳定缓解
• 掌握自助技能
处理分离反应(可能重现早期依恋创伤),采用渐进式结束(如从每周改为隔周)。提供有限制的开放政策("必要时可预约跟进")。

第七章 专业实践管理

7.1 记录与督导
咨询记录遵循SOAP格式:
• Subjective主观陈述
• Objective客观观察
• Assessment评估分析
• Plan后续计划
定期接受个案督导(建议每20咨询小时1次),使用7问督导模型:

关键问题是什么?

已尝试哪些方法?

什么方法有效/无效?

文化因素如何影响?

伦理考量有哪些?

需要什么具体建议?

下一步行动计划?

7.2 伦理决策实践
处理常见伦理困境:
• 保密突破(虐待儿童报告)
• 双重关系(小社区中的社交)
• 能力边界(超出专业范围)
使用伦理决策树:识别问题→查阅守则→考虑选择→评估后果→寻求咨询→执行决定→记录过程。

7.3 自我关怀策略
预防耗竭的"PROTECT"模型:
Physical身体健康
Relational支持网络
Observant自我觉察
Time-management时间管理
Emotional-processing情绪处理
Creative-renewal创造性更新
Theoretical-perspective理论视角
建立个人压力预警指标(如失眠增加),并制定应对预案。

心理咨询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需要咨询师在严格遵守专业规范的同时,保持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对。有效的咨询既需要系统化的评估干预框架,也需要根据每个独特个体进行个性化调整。通过持续的专业成长与严谨的实践反思,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来访者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可能性,恢复心理弹性,最终实现更有意义的生活。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xinlizixun/19907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