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私家侦探调查婚姻出轨、婚外情、外遇,小三调查。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心理咨询可以远程进行吗?视频咨询的注意事项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7-11

在数字化时代,远程心理咨询已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便捷服务的需求增加,视频心理咨询已经从一种替代选择发展为常规服务模式。本文将全面探讨远程心理咨询的有效性、适用性以及进行视频咨询时需要注意的各项细节,帮助咨询师和来访者更好地利用这一现代咨询方式。

远程心理咨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远程心理咨询,特别是通过视频平台进行的咨询,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美国心理协会(APA)早在2013年就认可了远程心理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多项对比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视频咨询与面对面咨询的效果相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优。

视频咨询打破了地理限制,使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人群能够获得专业心理服务。一项涵盖2000多名参与者的meta分析显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视频进行时,其效果大小与面对面咨询无统计学差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人群(如社交焦虑症患者、自闭症谱系人士)反而更容易通过屏幕这一"安全屏障"敞开心扉,建立治疗联盟。

然而,远程咨询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严重的精神病性障碍、高自杀风险个案、需要密切监测药物治疗反应的情况,以及某些需要非言语线索全面评估的复杂人格障碍,可能仍需要面对面咨询。咨询师需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评估远程咨询的适用性。

视频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视频咨询成功的基础。环境设置方面,咨询师和来访者都应选择一个安静、私密、不受干扰的空间。理想的咨询环境应有柔和的灯光,避免背对强光造成面部阴影,也不宜完全黑暗。背景应当简洁中性,避免分散注意力的物品或过于个人化的布置,保护双方隐私。

技术准备不容忽视。稳定的网络连接是基本要求,建议使用有线网络或5GHz频段的Wi-Fi。咨询前应测试设备摄像头、麦克风和扬声器是否正常工作。专业咨询师应考虑投资外接摄像头、环形灯和降噪麦克风等设备来提升视频质量。同时,关闭不必要的应用程序和浏览器标签页,确保设备性能充足。

平台选择至关重要。必须使用符合HIPAA或其他地区隐私法规的专业医疗健康平台,如Zoom for Healthcare、Doxy.me、Thera-Link等,这些平台提供端到端加密和BAA协议。避免使用消费级视频软件,它们通常不符合医疗隐私标准。咨询前应向来访者发送清晰的技术指南,包括如何下载软件、测试连接和解决常见问题。

咨询师还需准备应急计划:当技术故障发生时,应有备用联系方式(如电话)和问题解决流程。向来访者提前说明如果连接中断,将在约定时间内通过何种方式重新建立联系。这些准备工作能显著降低技术焦虑,让双方更专注于咨询过程本身。

建立远程治疗联盟的技巧

治疗联盟是心理咨询效果的最重要预测因子,而在视频环境中建立信任关系需要特别的技巧。初次视频会面时,咨询师应预留额外时间处理技术问题和适应远程互动模式。屏幕上的非语言线索有限,因此咨询师需要更主动地表达共情和理解,通过语言明确反馈,如"我听到你描述这件事时声音有些颤抖,这听起来对你很不容易"。

咨询师应注意自己的视频表现:保持适当距离使面部和上半身清晰可见,眼神应看向摄像头而非屏幕以模拟眼神接触,使用自然的手势和点头等动作增强连接感。语音方面,应比平时稍慢、清晰,因为音频传输可能有轻微延迟或失真。适度的自我披露(如"我们第一次这样见面,我也在适应这种形式")能降低来访者的不适感。

向来访者解释视频咨询的边界和框架很重要,包括:咨询依然在专业框架下进行,需着装得体;虽然在家中进行,但仍需视为正式医疗预约;紧急情况的处理协议等。这些说明有助于建立专业安全感。对于儿童或青少年来访者,可能需要家长协助确保技术顺畅,但需明确咨询中的隐私界限。

记录保存方面,咨询师应像面对面咨询一样详细记录进程,并注意增加与远程形式相关的内容,如技术问题是否影响沟通、来访者对视频咨询的适应情况等。这些记录有助于评估远程咨询对特定个案的效果,并指导后续是否继续或调整为面对面形式。

视频咨询中的特殊技术与干预调整

传统心理咨询中的许多技术需要针对视频形式进行调整。心理教育材料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展示,但应提前测试文件格式兼容性,并考虑发送副本给来访者以备参考。正念练习时,咨询师需更详细地口头引导,因为无法直接观察来访者的全部身体反应。放松训练可能需要调整指导语,考虑到来访者家庭环境的限制。

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工作表可以通过协同编辑软件实时完成,或提前发送并在咨询中讨论。然而,暴露疗法等需要密切观察焦虑反应的干预需要特别谨慎,咨询师可能需要依赖来访者的主观报告而非细微的生理指标。针对儿童的游戏治疗需要创造性调整,如指导家长提前准备玩具,或使用数字互动工具。

团体咨询的视频形式带来额外挑战,但也创造新机会。主持人需熟练掌握平台的静音、分组讨论等功能,制定清晰的团体规则(如使用"举手"功能轮流发言)。可以借助数字白板进行头脑风暴,但需注意某些成员可能对技术感到不安。咨询师要更积极地观察小窗口中的每个成员反应,因为屏幕空间有限,容易忽略安静参与者。

危机干预是视频咨询中需要特别规划的领域。咨询师应事先了解来访者所在地的紧急服务联系方式,制定明确的危机协议,包括:如何评估自杀风险远程、何时建议面对面评估、如何联系当地支持网络等。在视频咨询中,咨询师可能更难察觉细微的危险信号,因此需要更直接地询问安全相关问题。

法律、伦理与跨文化考量

远程心理咨询涉及复杂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咨询师必须熟悉执业所在地和来访者所在地的法规差异。多数地区要求咨询师在来访者居住地取得执照才能提供服务,紧急疫情期间的特殊豁免可能已到期。跨国咨询更涉及额外法律层面,包括数据跨境传输限制。专业责任保险是否涵盖远程服务也需确认。

知情同意过程需要调整,应专门涵盖远程咨询的特定风险:技术故障可能导致咨询中断或隐私泄露;紧急情况下帮助可能延迟;电子通信可能被第三方拦截等。应提供书面协议,明确约定使用平台、数据存储方式、联系方式边界(如是否允许短信沟通)等细节。

文化因素在视频咨询中可能被放大或忽略。咨询师需注意不同文化对技术使用的态度、家庭隐私观念、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污名化程度等。某些文化背景下,来访者可能难以找到不受家庭成员干扰的私密空间进行咨询。语言障碍在视频中可能更明显,因为非语言线索有限,且实时翻译技术可能不够精确。

保密性维护需要系统性方法:使用加密平台;确保双方所在位置隔音且无人偷听;建议使用耳机;咨询后安全存储记录;指导来访者清除设备历史记录等。咨询师还应定期进行网络安全评估,更新密码,使用双重认证,防范钓鱼攻击等威胁。这些措施虽然繁琐,但对维持专业伦理标准至关重要。

特定人群的视频咨询适应策略

不同人群对视频咨询的适应能力和需求各异。儿童和青少年往往对技术较为熟悉,但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设置设备。针对年幼儿童,咨询师可使用数字绘画工具、互动游戏等技术增强参与度,同时指导家长如何适当协助而不干扰治疗过程。青少年可能更愿意通过屏幕谈论敏感话题,但咨询师需确认他们处于隐私环境中。

老年来访者可能面临技术学习曲线,需要更耐心的指导和简化操作流程。大按钮界面、清晰语音和逐步指导很重要。可以考虑先进行电话咨询建立信任,再过渡到视频。功能衰退的评估在视频中更具挑战性,咨询师可能需要创造性方法,如请来访者演示日常活动能力。

伴侣或家庭治疗通过视频进行时,咨询师面临观察动态关系的挑战。可以要求家庭成员使用多设备登录以获得不同视角,或指导他们如何设置摄像头捕捉互动。制定轮流发言规则更重要,因为视频中更容易出现交叉谈话。咨询师可能需要更主动地引导平衡参与,使用"轮流反馈"等技术。

边缘型人格障碍等诊断的来访者可能在视频咨询中经历更强的分离焦虑或情感不稳定。咨询师需明确边界,同时提供额外的"桥梁"方式(如安全的短信平台发送简短确认信息)。制定详细的安全计划,明确紧急联系步骤,并考虑增加咨询频率以补偿远程形式的距离感。

咨询师的自我照顾与专业发展

视频咨询为咨询师提供了灵活性和便利,但也带来新的职业挑战。长期面对屏幕可能导致"视频会议疲劳",表现为眼睛疲劳、注意力分散和情感耗竭。咨询师应注意调整屏幕亮度、使用蓝光滤镜、定期远眺休息。每两小时安排10分钟站立伸展,避免全天连续视频咨询。

专业孤独感是另一个风险。缺乏办公室的日常社交互动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咨询师应主动创建同行支持网络,定期视频交流案例和体验。督导也可以通过视频进行,但需保持规律性。加入远程咨询专业社群有助于分享最佳实践和应对新挑战。

持续教育对提供优质远程服务至关重要。咨询师应参加专门针对视频咨询技术的培训,学习优化屏幕存在感、调整干预方法、利用数字工具等技能。许多专业组织如APA提供远程治疗认证课程。定期审查最新研究和技术发展,确保实践基于证据并符合行业标准。

反移情在视频咨询中可能以不同形式出现。咨询师可能因画面小而过度聚焦于来访者面部,忽略整体;或因为家庭环境可见而产生更多好奇心;亦或因为物理距离而情感疏离。定期自我反思、同伴讨论和督导有助于识别和处理这些反应,保持专业客观性。

评估视频咨询的适宜性与效果

并非所有来访者或问题都适合视频咨询。初始评估应考虑:来访者对技术的舒适度;是否有安全私密的空间;当前症状严重程度;既往治疗经历;是否存在物质滥用或自我伤害风险等。某些心理评估工具在远程使用时效度可能变化,需要参考适应版本或结合临床判断。

咨询过程中应定期评估视频形式的效果,包括标准化量表(如治疗联盟量表远程版本)和质性反馈。询问来访者体验:"你觉得通过视频交流有什么困难或优势?""你感觉我们的连接足够深入吗?"根据反馈灵活调整方法,或考虑转为面对面咨询。

混合模式可能是理想解决方案,结合视频的便利性和面对面咨询的深度。例如,初始评估和危机时期面对面进行,常规会谈通过视频;或根据来访者生活变化灵活调整形式。这种灵活性本身可以成为治疗优势,示范适应性和边界设置。

随着技术进步,虚拟现实等新形式可能进一步改变远程心理咨询。无论形式如何演变,核心治疗原则不变:基于证据的干预、稳固的治疗联盟、文化敏感性和伦理实践。咨询师需保持开放和学习态度,同时坚守专业标准,确保无论通过何种媒介,都能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xinlizixun/19907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