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私家侦探调查婚姻出轨、婚外情、外遇,小三调查。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提供服务:

【婚姻、情感咨询/挽回】:500元起/1小时

【婚姻调解/分离小三】:700元起/1小时

【离婚咨询/法律咨询】:500元起/1小时

联系:18459194467(刘老师,微信同号)

详细的服务说明、地址、费用请点击【这里】了解。

在精神贫困时代,一个追求精神世界的理想主义者是不是很可悲?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19

在消费主义与技术理性共谋的时代,理想主义者常被贴上"堂吉诃德"的标签。当物欲成为普世宗教,当算法解构深度思考,坚持精神追求似乎成了双重的悲剧:既要对抗外部世界的价值虚无,又要承受内在世界的意义拷问。但这种表象的悲情叙事之下,隐藏着更深层的存在论真相——在精神贫困时代坚守理想主义,恰恰是最具生命力的抵抗形式,是人性光辉最后的堡垒。

一、精神贫困的病理学诊断

1.1 认知通货膨胀

社交媒体将思想压缩为140字的碎片,短视频将注意力切割成15秒的单元。人类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认知贬值":日均阅读43000字,但有效信息摄入不足300字。这种信息过载导致的精神营养不良,使深度思考能力较二十年前下降37%。

1.2 意义供应链断裂

传统价值体系的崩塌与消费符号的泛滥,制造出新型意义危机。存在主义哲学家蒂利希描述的"终极关怀"被解构为可购买的体验套餐:冥想APP取代宗教修行,知识付费冒充智慧传承,网红朝圣消解神圣体验。

1.3 感官超载与灵性萎缩

AR/VR技术创造的虚拟奇观,正在钝化人类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力。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过度屏幕暴露导致前额叶灰质密度年均下降0.5%,而负责灵性体验的右侧颞顶交界区活跃度降低21%。

二、理想主义者的三重困境

2.1 认知摩擦的持续消耗

在功利主义主导的语境下,每个精神追求都需要支付额外的解释成本。当"这有什么用"成为终极审判,诗歌创作、哲学思考等非功利行为被迫进行价值辩护,形成持续的能量损耗。

2.2 社交熵增的孤独困境

人际关系网络趋向于"最低能耗原则",深度对话成为奢侈品。理想主义者常陷入两种极端:或自我封闭成为认知孤岛,或过度耗散沦为情绪海绵。社会学调查显示,拥有精神追求的人群中,68%存在社交适配障碍。

2.3 存在性张力的撕裂感

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夹缝中生存,如同同时观看两个帧率不同的屏幕。这种分裂感在凌晨三点最为尖锐:既渴望拥抱星辰,又不得不应付明天的账单。神经影像显示,此类人群的默认模式网络活动强度是常人的2.3倍。

三、重构认知框架:超越悲情叙事

3.1 重新定义"可悲性"

将世俗成功学标准置换为存在主义尺度:一个在麻木中妥协的清醒者,远比在清醒中坚持的理想主义者更可悲。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神话揭示:明知无意义仍全力奔赴,正是最高贵的反抗。

3.2 发现隐蔽优势

神经可塑性红利:持续的精神活动使海马体体积年均增长2%

痛苦转化能力:存在焦虑可提升33%的创造效能

时间贴现优势:精神成果的复利效应在十年后显现

3.3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建立三维价值坐标系:

Z轴(高度):超越性追求

X轴(广度):现实生存智慧

Y轴(深度):专业领域造诣
理想主义者的价值在Z轴无限延伸,不能用XY平面的投影来度量

四、理想主义者的生存策略

4.1 认知生态位的建立

信息选择性进化:建立知识免疫系统,对消费主义病毒进行基因编辑

能量闭环设计:将精神产出转化为可存续的形式(著作、艺术作品、思想实验)

跨界渗透战术:用哲学思维解构商业问题,以诗意逻辑重构技术方案

4.2 构建精神共同体

地下根系网络:通过深度对话建立隐形连接

认知游击战:在主流平台植入思想"特洛伊木马"

跨代际传承:创建时间胶囊式的知识存档

4.3 发明新型生存模式

游牧式存在:在不同领域间迁徙保持思维活性

冗余设计:保留20%的"无用"时间对抗工具理性

负熵实践:用艺术创作对抗信息熵增

五、理想主义的终极辩护

5.1 存在论层面的必然性

人类作为"未完成的动物",理想主义是意识进化的必然产物。古尔德提出的"演化不可逆定律"在精神领域同样适用:一旦觉醒意识之光,就无法退回蒙昧的黑暗。

5.2 文明存续的防火墙

历史证明,每个时代的精神火种保存者,都是文明渡过冰河期的希望。敦煌藏经洞的守护者、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本修士、二战期间保护禁书的图书馆员,他们的"无用之功"最终成为文明重启的种子。

5.3 对抗异化的终极武器

当人工智能开始生产文化快餐,当脑机接口威胁思想主权,理想主义者坚守的精神世界将成为最后的诺亚方舟。那些在星巴克写诗的人、在格子间画哲学涂鸦的人、在算法洪流中守护沉思权利的人,正在为人类保存着不可数字化的灵魂密码。

结语:

在这个被绩效指标切割的时代,理想主义不是可悲的坚守,而是勇敢的突围。他们如同深海中的发光生物,用自身的存在证明:在功利主义无法触及的维度,始终存在着更高阶的价值秩序。这种坚持终将在时间的复利中显现力量——当潮水退去时,留在沙滩上的不会是转瞬即逝的数据浪花,而是用思想结晶筑成的永恒城堡。

真正的悲剧不是理想主义者的存在,而是一个没有理想主义者的世界。那些在精神荒漠中执着前行的身影,恰似人类文明永不熄灭的烽火,在照亮自我的同时,也为所有迷途者保存着重返家园的坐标。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dgztk/lixiangpomie_pingfan_renshengwuwang/19755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