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服务:
【婚姻、情感咨询/挽回】:500元起/1小时
【婚姻调解/分离小三】:700元起/1小时
【离婚咨询/法律咨询】:500元起/1小时
联系:18459194467(刘老师,微信同号)
详细的服务说明、地址、费用请点击【这里】了解。
但在法制健全的现代社会,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必须要想想这个事情做了之后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我们可不可以不再凭借一腔热血、盲目冲动地只知道用拳头解决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采用合法的手段、运用法律的武器去制裁这些你看不惯的人呢?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出轨”违背道德要求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出轨”这事,也可以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分成几级,情节最轻的是“一夜情”之类的,其次是同居但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最严重的是同居且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或者重婚的。那么,对于不同的“出轨”情形,我们应当怎样分别应对呢?
对于最严重的情形,将构成重婚罪,重婚罪是自诉案件,也就是需要被害人自己主动起诉。自诉案件一般需要被害人提供初步证据,如果因客观原因不能取得并提供有关证据,被害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可以依法调取。
对于两种情节较轻的“出轨”情形,在夫妻离婚时,法院将考虑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在分配夫妻共同财产时多分一些给无过错方,无过错方也可以要求过错方支付离婚损害赔偿。
所以,“出轨”的受害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搜集到足以让法院采信的“出轨”证据,很多受害者对如何取证有困惑,尤其是大家对相关法律不了解的,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八种:(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
首先,如果出轨方是个敢做敢当的汉子,当庭承认自己出轨,对于这种构成自认的当事人陈述,法院一般是采信的。
如果对方当庭否认自己出轨,则夫妻另一方必须举证。就书证而言,可以提供记载有出轨方出轨内容的忠诚协议、悔过书、认罪书之类的协议,反映出轨方与异性在一起的报警回执、开房记录、照片、银行转账流水、租房合同、居委会或村委会居住证明等。就物证而言,可以提供出轨方收到或者送出的有爱情寓意、一般只有恋人才会互相赠与的特殊物品。就视频资料而言,可以提供反映对方出轨的视频、记载有对方承认出轨事实的录音等。
就电子数据而言,可以提供反映双方密切交往的电子邮件、微信、QQ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就证人证言而言,可以提供知晓出轨方出轨事实、看到出轨方与其他异性交往、生活的邻居、朋友的证人证言。就鉴定意见而言,可以提供孩子并非自己亲生的司法鉴定意见书。关于勘验笔录,司法实践中比较少用,暂时没有想到具体例子可供参考。
所以,要证明对方“出轨”,可以搜集、提供的证据很多,不必采用破门而入的“捉奸”方式,那样做只会得不偿失
在发现老公(配偶)出轨后不少人怒火中烧,恨不得立马纠结一批朋友前去捉奸,通常捉奸的目的无外乎两个:1.获取对方出轨证据,在离婚时能够尽可能多的争取财产分配。2.解恨泄愤教训一下出轨对象和小三,挽回家庭。
但是殊不知,在“捉奸”过程中,也可能一不小心你就违法了!不仅捉奸证据得不到法院支持,甚至还可能被判刑。
一般在“捉奸”过程中会存在哪些风险,律师已经为我们整理好了
1.肆意殴打出轨方与第三者: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非法侵入住宅罪:简单来说,私自闯进第三者的家中,可能就涉嫌犯罪。
3.侵犯他人隐私罪:拍摄露点和过分的裸露镜头,可能构成侮辱罪!将对方赤裸的视频/照片发布出去,侵犯他人隐私权。再就是利用针孔摄像头等专用器材拍到的资料,属于非法取得、非法证据,不但法庭不予以支持,一不小心还会构罪!
4.非法拘禁罪:捉奸后不让对方离开,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可能涉嫌非法拘禁,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5.敲诈勒索罪:恐吓对方或第三者,威胁索要钱财了事的,可能会构成敲诈勒索罪!
总的来说,捉奸有风险,取证需谨慎。那么如何通过110报警,合理合法取得证据呢?
在明确知晓自己的配偶出轨,和小三在酒店开房时,如果你直接去取证的话那么难度很大, 一旦敲门就已经打草惊蛇了,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拨打110告诉警察这里有涉嫌卖淫嫖娼,这时候警察一定会出警,他们会带着录音设备,这个时候酒店人员就会拿着房卡去开门,直接“捉奸在床”,接下来就是让他们去做笔录了……这都是有利证据!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上述证据类型,还可以关注一些间接证据,例如银行转账记录、消费凭证、出行记录等,这些证据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婚外情,但可以作为辅助证据,增强证据链的完整性。同时,注意保留电子证据的原始载体,如手机、电脑等,以便在法庭上出示。对于重要证据,可申请公证或证据保全,以增强其证明力。此外,了解对方的日常行踪、社交圈及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发现更多线索。整个过程建议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每一步都合法合规,避免因情绪驱使采取过激行为,导致证据无效甚至自身陷入法律纠纷。理智冷静的态度不仅有助于收集到更多有效证据,也能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