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私家侦探调查婚姻出轨、婚外情、外遇,小三调查。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提供服务:

【婚姻、情感咨询/挽回】:500元起/1小时

【婚姻调解/分离小三】:700元起/1小时

【离婚咨询/法律咨询】:500元起/1小时

联系:18459194467(刘老师,微信同号)

详细的服务说明、地址、费用请点击【这里】了解。

现代人存在的焦虑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4

现代人的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状态,既是外部环境挤压的结果,也是内在价值断裂的显化。它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人困在“不确定”与“不满足”的夹缝中。以下是关于现代焦虑的深层剖析与应对思考:


一、焦虑的源头:我们究竟在恐惧什么?

  1. 身份失焦

    • “多重自我”的撕裂:在社交媒体中扮演精致人设,在职场戴上专业面具,在家庭维持“懂事”形象——真实的自我被切割成碎片,却找不到拼合的黏合剂。

    • 流动的归属感:城市化与全球化消解了传统社群,人们既不属于故乡,又难以融入他乡,成为悬浮的原子化个体。

  2. 时间暴政

    • 速度崇拜与“过期焦虑”:35岁职场危机、30岁婚育倒计时、“年少成名”的神话……社会时钟将人生切割为倒计时赛道,慢下来即被视为失败。

    • 过去与未来的双重压迫:一边被“原生家庭创伤”“童年阴影”定义,一边为AI取代、气候危机等不确定未来忧惧,唯独无法活在当下。

  3. 意义真空

    • 消费主义制造的虚假充实:购物节狂欢、网红地打卡、奢侈品崇拜,用物质填补精神空洞,却陷入“满足-空虚-更疯狂消费”的死循环。

    • 工具理性对诗意的绞杀:当一切都被量化(KPI、点赞数、薪资档位),人对美、爱、奇迹的感知力逐渐钝化,存在变成一串冰冷数据。


二、焦虑的放大器:技术如何重塑人类困境

  1. 社交媒体:比较永动机

    • 朋友圈的“完美人生”制造相对剥夺感,算法推送的焦虑内容(同龄人年薪百万、00后创业神话)不断拉高自我苛责阈值。

  2. 信息过载与认知过载

    • 每天涌入的信息量超过大脑处理极限,从俄乌战争到明星塌房,碎片化信息让人陷入“知道很多,却无法理解任何事”的失控感。

  3. 数字化的身体规训

    • 运动手环监控睡眠质量,健康APP给食物打红绿灯,颜值评分软件定义美丑——技术将自我物化为可优化升级的产品。


三、突围路径:在不确定中重建精神锚点

  1. 与时间和解

    • 拒绝“社会时钟”绑架:允许人生有停顿、迂回甚至倒退。50岁留学、40岁转行、终身不婚……都是对单一剧本的反抗。

    • 培养“植物时间观”:像树一样生长——向下扎根时沉默,开花结果自有季节,而非追逐“即时反馈”。

  2. 重构意义坐标系

    • 从占有到存在:少问“我有什么”,多问“我是谁”。一次深夜长谈的价值可能超过一套学区房。

    • 创造微小意义:给流浪猫喂食、写一首无人阅读的诗、修复一件旧物,这些“无用之事”恰是对抗虚无的盾牌。

  3. 重建身心连接

    • 身体觉醒计划:通过舞蹈、徒步、手工劳作,让意识回归身体感受,打破“大脑暴政”。

    • 自然疗愈:定期进入山林、海边或公园,让虫鸣、风声、草木气息修复被数字世界磨损的感官。

  4. 构建“有限责任”关系

    • 退出过度共情:关注公共议题时设定情感边界,不把全世界的苦难背在自己身上。

    • 经营“小共同体”:与三五好友组成读书会、菜园合作社或互助小组,在轻量级联结中找回信任感。


四、终极叩问:焦虑是否可能被消灭?

  • 焦虑如同影子,是活着的必然代价。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消除焦虑,而在于与之共舞

    • 将焦虑视为信使:它可能提醒你正在违背内心(如为高薪忍受toxic工作);

    • 区分“生存性焦虑”与“存在性焦虑”:前者需现实方案(换工作、就医),后者需哲学性接纳;

    • 在不确定中练习勇气:如心理学家罗洛·梅所言:“焦虑是自由的眩晕。”承认无法掌控一切,反而能获得行动的自由。


现代人的焦虑,本质是一场无声的精神起义——当旧的价值体系崩塌,新的意义尚未诞生,这种痛苦恰恰是觉醒的前奏。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战胜焦虑,而是学会带着它,在破碎中编织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网。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ganwuzheli/19725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