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现象学对人生的启示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2

现象学(Phenomenology)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运动之一,由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开创,其核心是“回到事物本身”(Zu den Sachen selbst)。它不提供现成答案,而是教会我们如何“看”——通过悬置预设、直面经验,重新发现被遮蔽的生活真相。以下是现象学对现代人生的七大启示:


**1. 悬置判断:从“理所当然”到“重新看见”

  • 核心观点
    现象学提出“悬置”(Epoche)方法,暂停对世界的习惯性解释(如科学结论、社会标签),让事物以其本然样态显现。

  • 实践启示

    • 破除认知惯性:面对他人时,暂时放下“他是内向者/失败者”的标签,观察其真实的表情、语气和行动。

    • 重启感知力:喝茶时专注水的温度、茶叶舒展的姿态,而非机械地刷手机“配茶”。

  • 例子
    一位医生通过悬置“病历诊断”,重新倾听患者描述疼痛的方式,发现了被忽略的心理创伤。


**2. 生活世界:对抗“科学主义”的异化

  • 核心观点
    胡塞尔批判现代人将世界简化为“数学化的自然”,忽视“生活世界”(Lebenswelt)——那个充满色彩、情感与意义的前科学世界。

  • 实践启示

    • 抵抗数据暴政:不让他人的“社交评分”、工资数字完全定义自我价值。

    • 重拾身体智慧:疼痛时不仅依赖仪器检测,也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如压力导致的胃痛)。

  • 例子
    一位程序员在996生活中,每周去菜市场触摸蔬菜纹理、嗅闻泥土气息,以此修复被代码抽象化的感官。


**3. 意向性:意识如何塑造现实

  • 核心观点
    “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意向性结构),人对世界的体验并非被动接收,而是主动构造。

  • 实践启示

    • 改写人生剧本:失业可解读为“失败”或“探索新可能的契机”,取决于意识如何“投射意义”。

    • 主动选择注意:在争吵中聚焦对方的担忧而非攻击性言辞,转化冲突为理解。

  • 例子
    两位登山者遭遇暴雨,一人抱怨“倒霉”,另一人惊叹“云海翻涌的奇观”——同一事件,两种存在方式。


**4. 身体主体:打破“心灵囚笼”

  • 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发展
    身体不是机器,而是“存在的媒介”,我们通过身体在世界中“栖居”。

  • 实践启示

    • 运动即哲思:散步时不戴耳机,让脚步声、风声与思绪交织,体验“身体化的思考”。

    • 疼痛的启示:慢性疼痛并非纯粹的生理问题,可能是未被言说的情感淤积(如长期压抑的愤怒)。

  • 例子
    一位舞者通过即兴舞蹈,释放了语言无法触及的创伤记忆,身体成了治愈的通道。


**5. 他者之脸:伦理的觉醒

  • 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转向
    “他者的脸”打破自我中心,要求我们无条件回应他人的苦难。

  • 实践启示

    • 超越功利关怀:帮助流浪者时,不评判其“是否值得”,而是看见那张脸上承载的脆弱与尊严。

    • 聆听沉默者:在家庭聚会中,主动询问寡言长辈的故事,让被忽视的经验得以显现。

  • 例子
    一位律师放弃高薪案件,为聋哑人免费辩护,只因“他们的眼睛比语言更震耳欲聋”。


**6. 时间性:在流动中安住此刻

  • 海德格尔的扩展
    人不是“现成存在”,而是“时间性存在”——过去(被抛)、现在(沉沦或本真)、未来(筹划)交织成生存的绳索。

  • 实践启示

    • 与过去和解:日记写作不是沉溺回忆,而是梳理“我曾如何选择”以理解当下自我。

    • 向未来敞开:制定计划时保留弹性,如海德格尔所言:“真正的筹划是对可能性的守护。”

  • 例子
    一位母亲在孩子婚礼上,既不伤感“失去”也不焦虑“未来”,只是全情投入此刻的拥抱与泪水。


**7. 现象学的勇气:直面存在的暧昧性

  • 核心精神
    现象学拒绝简化答案,坚持描述世界的复杂性与模糊性,这种“直面暧昧”本身即是生存的勇气。

  • 实践启示

    • 容忍不确定性:在职业转型期,接受“我既是探索者也是迷失者”的矛盾身份。

    • 拥抱脆弱对话:与伴侣争吵时,不说“你错了”,而说“我此刻的感受像一团迷雾”。

  • 例子
    一位科学家研究量子物理时,写下:“电子既是粒子也是波——正如人生,何必执着于非此即彼?”


现象学生存指南:像剥洋葱一样活着

现象学教会我们:人生不是解谜游戏,而是层层剥开经验的过程。每一层遮蔽物的脱落,都让我们更贴近存在的鲜活质地:

  1. 剥掉“自动化”:刷牙时感受薄荷的清凉,而非机械重复。

  2. 剥掉“功利化”:读书不为炫耀知识,而是与文字背后的生命相遇。

  3. 剥掉“孤独幻象”:在超市排队时,意识到与他人共享着呼吸的节奏。

正如胡塞尔晚年写道:“真正的哲学,是人类的一种彻底自省。” 现象学不是答案,而是一把钥匙——它打开的不是真理之门,而是让我们终于看清:门,本就从未存在过。世界始终在此,等待我们以初生婴儿般的目光,重新说一声:“你好。”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ganwuzheli/19719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