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行者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10

永恒独行:论人类存在的孤独本质与超越

在东京涩谷十字路口的人潮中,在巴黎圣母院的烛光里,在纽约时代广场的霓虹下,数以万计的身影交错而过。这些摩肩接踵的瞬间,构成现代文明最壮观的图景,却也揭示着人类存在最深刻的悖论:我们既在人群中寻找慰藉,又注定要独自面对生命的本质。这种永恒的孤独,并非需要疗愈的病症,而是人性最真实的底色,是灵魂觉醒必经的幽谷。

一、存在主义的启示:孤独作为生存的本质

克尔凯郭尔在《致死的疾病》中揭示,孤独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这位丹麦哲人在哥本哈根阴郁的街道上徘徊时,早已洞见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当宗教信仰的帷幕褪去,个人被抛入必须自我负责的荒原。这种存在主义式的觉醒,在萨特的"他人即地狱"论断中得到更尖锐的呈现。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进入他人的意识世界,就像两座漂浮在虚空中的孤岛,彼此守望却永难相接。

在挪威森林的深处,易卜生笔下的人物反复演绎着这种困境。《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出走,本质是对婚姻围城中精神孤独的反抗。她最终摔门而去的声响,至今仍在叩击着每个试图在亲密关系中寻找完整自我的现代人。这种孤独不是关系的失败,而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必然产物。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耗费三页篇幅描写一块玛德琳蛋糕的气味,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腻,恰是孤独者特有的感知方式。当外界的喧嚣沉寂,内在世界的丰饶才真正显现。就像深海中的发光生物,孤独让灵魂迸发出独特的光晕。

二、自由的双刃剑:孤独与自主的辩证法

卢梭在《漫步遐想录》中描绘的独处时光,展现了孤独最珍贵的馈赠:彻底的思想自由。这位启蒙哲人在圣皮埃尔岛的自然怀抱中,挣脱了世俗价值观的枷锁,让思维如野马般驰骋。这种精神独行的勇气,在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启蒙箴言中得到哲学确认。

梵高在阿尔勒的星空下涂抹油彩时,巴黎画坛正沉溺于印象派的狂欢。正是这种决绝的孤独,让他创造出超越时代的艺术语言。那些旋转的星云与燃烧的丝柏,不是疯癫的产物,而是孤独淬炼出的视觉诗篇。每个超越时代的创造者,都必须穿越这样的黑暗甬道。

古希腊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住在木桶里,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实践极致的自主。当亚历山大大帝问他需要什么恩赐时,那句"请别挡住我的阳光"的回应,道出了孤独者最深的骄傲:真正的自由从不需要他人赐予。

三、现代性困境:群体性孤独的诞生

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揭示的悖论正在全球上演:纽约曼哈顿的公寓楼里,数百个Wi-Fi信号在空中交织,邻居们却在社交软件里互道晚安。这种数字化亲密制造的幻觉,反而加深了存在主义的疏离。我们发明了无数连接工具,却失去了真正的联结能力。

京都的咖啡馆里,"一人食"文化悄然盛行。这不是社交恐惧的病症,而是都市人对精神空间的捍卫。当东京地铁里所有人都低头凝视发光的屏幕,这种集体沉默构成现代社会最震撼的行为艺术:我们在物理距离最近时,体验着最深刻的精神疏离。

加缪笔下的"局外人"默尔索在二十世纪是文学典型,在二十一世纪却成为时代群像。当社交媒体将生活切割成精美的碎片,当点赞数成为存在价值的度量衡,这种存在主义式的荒诞感正在吞噬每个清醒的灵魂。

站在人类文明的瞭望塔上回望,孤独从来不是需要克服的缺陷,而是精神进化的阶梯。从佛陀在菩提树下的顿悟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觉醒,人类最璀璨的思想火花都诞生于孤独的熔炉。当我们不再将孤独视为敌人,而是接纳为生命的同行者,那些独行的时刻就会变成滋养灵魂的甘露。或许正如里尔克在《致青年诗人的信》中所说:"在根本处,我们那最深的渴求,正是要守护这份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每个灵魂都是手持火把的独行者,在照亮自己道路的同时,也以独特的光辉参与着人类精神的星河。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rsdgztk/gudu_jimo/19749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