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家暴,女人怎么保护自己?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9

面对家暴,女性如何保护自己?一份全面自救指南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是一种隐蔽却普遍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的身体、心理和尊严造成深远伤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1/3的女性曾遭受过伴侣的身体或性暴力。面对家暴,许多女性因恐惧、经济依赖或社会压力而选择沉默,但沉默只会助长暴力循环。本文将从法律、心理、行动策略等多维度,系统梳理女性在遭遇家暴时的自我保护路径,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打破认知误区:认清家暴的本质

1. 家暴≠家务事,而是违法犯罪

  • 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 破除“家丑不可外扬”的枷锁:许多施暴者利用“家庭隐私”威胁受害者沉默,但家暴本质是暴力犯罪,与街头斗殴无区别。

2. 识别家暴的演变规律

  • 暴力循环四阶段

    1. 紧张积累期:施暴者情绪压抑,言语攻击增多;

    2. 暴力爆发期:肢体或精神暴力发生;

    3. 道歉示好期:施暴者忏悔、送礼,承诺不再犯;

    4. 平静期:关系短暂缓和,但暴力终将再次发生。

  • 警惕“温水煮青蛙”陷阱:家暴往往从推搡、辱骂等“轻微”行为开始,逐渐升级为重伤甚至致命。

3. 家暴不分阶层与文化

  • 高学历、高收入家庭同样可能发生家暴,施暴者可能在外彬彬有礼,对内却极端控制。


二、紧急应对:家暴发生时的自救策略

1. 确保人身安全的黄金法则

  • 优先保护要害部位:双手护住头部、蜷缩身体减少伤害,避免激怒施暴者。

  • 寻找逃生路径:提前观察家中可躲避或逃离的路线(如阳台、大门)。

  • 利用工具自卫:若无法逃脱,可用枕头、厚衣物缓冲打击,避免使用刀具等可能被夺走的武器。

2. 及时固定证据

  • 录音录像:开启手机录音功能,记录施暴过程及威胁性语言。

  • 伤痕拍照:第一时间拍摄伤口、淤青、破损衣物等,照片需包含时间水印。

  • 保存物证:保留带血迹的衣物、被毁坏的物品,封存施暴工具(如棍棒)。

3. 立即报警的关键细节

  • 明确诉求:报警时清晰说出“我被家暴,需要警察到场”,避免模糊表述(如“家庭纠纷”)。

  • 要求笔录与验伤:坚持让警方出具《报警回执》,要求开具《验伤委托书》并前往指定医院鉴定伤情。

  • 申请《告诫书》:根据《反家暴法》,警方可对情节较轻的施暴者出具书面告诫,成为后续诉讼的重要证据。


三、法律武器:用制度筑起防护墙

1.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 申请条件:无需离婚即可单独申请,提供报警记录、伤情照片、证人证言等证据。

  • 保护范围:禁止施暴者接近住所、工作单位,禁止骚扰、跟踪、接触受害者及亲属。

  • 执行力度:违反保护令者将面临拘留或刑事责任。

2. 起诉离婚与索赔

  • 快速离婚通道:家暴是法定离婚理由,法院调解无效时应判决离婚。

  • 多维度索赔:可主张医疗费、精神损害赔偿,并争取多分共同财产。

3. 追究刑责的临界点

  • 轻伤以上即构成犯罪:若鉴定为轻伤二级及以上,施暴者涉嫌故意伤害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长期虐待可追责:经常性殴打导致严重后果,可能构成虐待罪。


四、长期安全计划:逃离暴力的系统性准备

1. 建立“安全逃生包”

  • 必备物品清单

    • 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等证件复印件;

    • 银行卡、现金(存放于施暴者不知晓的地点);

    • 备用手机、充电器、紧急联系人号码;

    • 常用药物、孩子必需品(若有子女)。

2. 构建支持网络

  • 信任圈告知:提前告知亲友、邻居家暴情况,约定求救暗号(如特定短信符号)。

  • 联系专业机构:妇联(12338)、反家暴公益组织(如北京源众)、法律援助中心可提供庇护所与法律支援。

3. 经济独立计划

  • 隐蔽储蓄:开设独立账户,逐步储备应急资金。

  • 职业技能提升:通过线上课程、兼职等方式增强就业能力,为独立生活铺路。


五、心理重建:走出创伤的阴影

1. 打破自我否定的思维牢笼

  • 驳斥错误认知

    • “他打我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好”→ 真相:施暴者的问题永远不能成为暴力的借口;

    • “为了孩子必须忍”→ 真相:充满暴力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伤害远大于单亲家庭。

2. 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表现为噩梦、过度警觉等,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或眼动脱敏疗法(EMDR)干预。

  • 团体支持:加入家暴幸存者互助小组,通过共鸣减少孤独感。

3. 重建自我价值感

  • 微小行动赋能:从每天坚持一件小事开始(如晨跑、写日记),逐步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 正向心理暗示:反复默念“我有权获得尊重”“我的生命值得被温柔对待”。


六、社会支持系统: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 公益组织资源清单

  • 法律援助: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12348)、千千律师事务所;

  • 心理援助:北京红枫妇女热线(010-68333388)、深圳鹏星家暴防护中心;

  • 紧急庇护:各地妇联设立的临时庇护所提供免费食宿与安全保护。

2. 媒体与舆论的力量

  • 谨慎曝光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媒体报道引发关注(如实名举报需评估报复风险);

  • 社交媒体求助:发布信息时隐藏定位,使用小号避免身份暴露。


七、写给旁观者:如何有效帮助家暴受害者

1. 避免二次伤害的沟通禁忌

  • 不要说:“夫妻打架很正常”“为了孩子忍忍吧”→ 这会让受害者感到被指责;

  • 应该说:“这不是你的错”“我会支持你的任何决定”。

2. 提供实质性援助

  • 临时庇护:提供短期住宿或陪伴报警;

  • 信息支持:帮助整理证据、联系律师或心理咨询师。


结语:暴力没有“最后一次”

家暴的本质是权力控制,而非情绪失控。女性保护自己的第一步,是承认暴力的不可原谅性。记住:

  • 安全优先:生存权高于财产、面子或他人的评价;

  • 法律不沉默:每一次报警、每一份证据都在累积打破枷锁的力量;

  • 希望仍在:无数女性走出家暴后重获新生,你同样可以做到。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qingganzhiyu/hunyinzixun/19744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