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学纯艺术油画的人怎么生存?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10

学习纯艺术油画的人如何生存,是一个既现实又深刻的问题。在当代社会,艺术与商业的碰撞、理想与生计的平衡、个人表达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始终是每一位油画创作者需要直面的挑战。然而,正是这种挑战中蕴含着无限可能——艺术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那些坚持深耕的人,往往能在荆棘中开辟出独特的生存之道。以下从七个维度深度解析纯艺术油画从业者的生存策略,结合行业现状与实战经验,为这条道路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构建多元收入体系:从“单一创作”到“生态闭环”

纯艺术创作者最致命的误区,是将生存希望完全寄托于作品销售。真正的职业艺术家,往往通过构建“创作-衍生-教育-跨界”的复合型收入模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核心创作收入

    • 分级定价策略:根据作品完成度建立“草图-习作-完整创作”三级体系。例如,30×40cm的写生小品定价800-3000元,适合年轻藏家入门收藏;100×120cm的主题创作定价2万-8万元,瞄准中端艺术市场;每年精心打磨1-2幅“拳头作品”,通过画廊或拍卖行进入5万元以上的专业藏家领域。

    • 定制服务开发:承接肖像画、空间装饰画等商业订单时,采用“基础费+溢价分成”模式。如家庭肖像画收取5000元起稿费,若客户选择复杂背景或特殊材质,额外增加30%-50%费用,既保障基础收入,又避免低价竞争。

  2. 教育衍生板块

    • 分层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群体设计课程。面向儿童开设“色彩感知工作坊”(120-200元/课时),针对白领推出“减压油画体验课”(300-500元/场),为艺考生定制“学院派技法集训营”(8000-2万元/学期)。关键是将教学与个人创作风格结合——擅长风景画的艺术家可开发“户外写生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 知识付费产品:录制“古典油画罩染技法”“当代材料实验”等系列视频课,在腾讯课堂、小红书知识专栏等平台分销,单门课程定价99-399元,年销千份即可产生稳定现金流。

  3. 跨界合作收益

    • 品牌联名分成:与家居、服装品牌合作时,坚持“保底+销售分成”模式。例如某瓷器品牌联名项目,艺术家收取3万元授权费,同时获得产品销售额5%的分成,既降低合作风险,又共享市场增长红利。

    • 公共艺术项目:参与城市景观墙绘、社区艺术改造时,报价应包括设计费(80-150元/平米)、材料费(实报实销)和版权费(项目总预算的10%-15%),避免沦为廉价劳动力。


二、成本控制革命:让每一笔支出产生复合价值

艺术创作的高成本常成为生存障碍,但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完全可实现“低成本专业化”:

  1. 材料成本优化

    • 基础耗材替代方案:使用国产凤凰颜料替代进口品牌,单支节省40%成本;购买未涂底的棉麻胚布自主制作画框,比成品画布便宜60%;用松节油与达玛树脂按3:1比例自制三合油,成本仅为市售媒介剂的1/5。

    • 废料再生计划:将刮刀清理的废弃颜料收集晾干,制作成抽象拼贴画;旧画布经打磨处理后,转化为综合材料创作的基底,使材料损耗率降低30%以上。

  2. 空间资源共享

    • 工作室联营模式:与3-5位艺术家合租工作室,按使用时段分摊租金。例如北京宋庄200平米空间月租1.2万元,6人分摊后人均仅2000元,且可共享模特、静物台等设施。

    • 错峰利用策略:工作日白天承接少儿美术课,晚间开放给成人学员,周末举办艺术沙龙,使单一空间产生教学、创作、社交三重收益,坪效提升3倍。


三、数字化生存:用新媒体重构艺术价值链

在抖音日活超7亿、小红书MAU破2亿的当下,拒绝数字化的艺术家将失去时代红利:

  1. 内容创作矩阵

    • 过程解谜类:“24小时挑战巨幅风景画”

    • 知识干货类:“避开油画保存的5个致命错误”

    • 情感故事类:“用亡母旧衣布料完成的肖像画”

    • 人设定位公式:“垂直领域+情感共鸣+视觉冲击”。例如抖音账号“@油画侦探”聚焦名画修复解密,每条视频以“这幅价值千万的油画竟隐藏着…”开头,单月涨粉50万;小红书博主“颜料病人”通过记录抑郁症期间的创作日记,引发强烈情感共鸣,作品询价量提升300%。

    • 爆款内容模版

  2. 私域流量变现

    • 微信生态闭环:公众号发布创作手记→视频号直播写生过程→社群运营藏家互动→小程序开通限量预售,形成从内容到交易的完整链路。例如艺术家陈某通过每周直播“未完成作品拍卖”,单场销售额突破8万元。

    • NFT数字资产:将实体作品扫描后生成限量版NFT,在OpenSea、Rarible等平台发售。注意设置“二次销售分成条款”(通常为10%-15%),使后续交易持续产生收益。2023年数据显示,加密艺术平台成交价中位数已达0.5ETH(约合人民币6000元)。


四、学术体系搭建:用专业高度撬动市场溢价

艺术市场的残酷法则在于:没有学术背书的作品,终将沦为装饰品。构建个人学术IP需分三步走:

  1. 展览履历锻造

    • 阶梯式参展策略:第一年主攻地方美协年展(入选率约60%),积累基础资质;三年内冲击全国青年美展(入选率18%),获取行业认可;五年后尝试国际驻留项目,如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打开全球视野。关键要建立“参展-研讨-出版”的联动机制,每次展览后整理学术文章,发表于《美术观察》等核心期刊。

  2. 理论话语建构

    • 创作方法论提炼:例如画家李某提出“废墟美学三原则”(物质残破性、时间层积感、记忆重构性),通过学术讲座、个人画册持续输出,使其作品拍卖价从2万元跃升至20万元/平尺。

    • 跨界研究融合:将量子物理、生态学等学科概念引入创作陈述。如某青年艺术家以“熵增理论”解读抽象绘画,成功入选上海双年展,引发学界热议。


五、心理韧性修炼: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间找到平衡点

艺术生存的本质是长期主义者的游戏,需建立三大核心心理机制:

  1. 价值认知重构

    • 区分“生存性创作”与“精神性创作”:用商业订单养活探索性实验,如接肖像定制维持生计,同时用30%时间创作无人问津但代表个人最高水准的作品。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早期即为工厂绘制设计图谋生,夜间创作先锋装置艺术。

  2. 抗风险能力建设

    • 设立“艺术生存基金”:将年收入的20%作为风险储备金,确保在无收入情况下可持续创作6-12个月。同时购买职业责任险,规避展览运输、作品保管等意外风险。

  3. 社群互助网络

    • 加入“艺术家合作社”,共享藏家资源、合办展览、集体议价。例如成都“蓝顶艺术合作社”通过成员联展,使个展成本降低60%,作品曝光量提升4倍。


六、国际赛道突围:在全球语境中寻找坐标

艺术无国界,但市场有地域。拓展国际生存空间需把握三大机遇:

  1. 驻留计划申请

    • 重点关注欧盟“Creative Europe”(年资助2000万欧元)、日本“ACAC国际艺术村”等项目,通常提供3-6个月免费工作室与展览支持。申请关键在于提交“在地创作提案”,如计划在柏林驻留期间研究战争遗迹与绘画材料的关系。

  2. 二级市场渗透

    • 通过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纽约军械库艺博会等平台接触国际画廊。注意提前三年布局:首年以参观者身份建立人脉,次年争取进入“新锐单元”,第三年正式签约。年轻艺术家王某通过此路径,作品进入苏富比拍卖,单价突破10万美元。


七、终极生存哲学:让艺术成为生活方式

真正持久的艺术生存,在于将创作融入生命体验:

  • 在地性创作:云南画家李季长期记录滇金丝猴生态,作品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视觉档案,获得政府与NGO联合资助。

  • 社会介入实践:北京艺术家团体“胡同画室”通过教社区老人画画,获得街道文化活动经费,同时积累创作素材。

当代艺术市场数据显示,坚持创作10年以上的油画家中,78%的人年收入超过城市白领平均水平,关键在于早期建立健康的生存模式。记住:梵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但今天的艺术家不必重复这种悲剧——用商业养活艺术,用艺术升华商业,才是这个时代赋予创作者的最大仁慈。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mingyanjuzi/19749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