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职业画家的生存指南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9

职业画家的生存指南:在艺术理想与现实夹缝中构建永续之路

深夜的画室里,松节油的气味与咖啡的苦涩交织,未干的油画在月光下泛着幽光。这不是浪漫电影的场景,而是全球数百万职业画家的真实日常——在人工智能冲击视觉产业的今天,在流量经济蚕食审美的当下,如何让手中的画笔既能触摸星辰,又能扎根大地,成为每个艺术从业者的终极命题。

一、经济系统的底层架构

1. 收入来源的生态化布局
顶尖画廊代理制度如同金字塔尖的窄门,仅能容纳0.3%的幸运儿。清醒的职业画家需构建"3+3+4收入模型":30%基础收入来自技法教学(线上水彩课程均价158元/节,年授课200节可保底生存);30%进阶收益源于商业授权(某插画家将敦煌元素授权茶饮包装,单笔收益达47万元);40%核心利润锁定原创作品销售,但需遵循"二八定律"——80%平价作品维系藏家粘性,20%精品冲击高端市场。

2. 成本控制的炼金术
颜料耗材开支可压缩32%:加入艺术家联盟享受团购折扣,将废弃画框改造为综合材料基底。北京宋庄画家李墨发明"颜料分装置换系统",用闲置钴蓝换取群青,每年节省材料费2.4万元。工作室选址遵循"三公里法则":距美院、画廊集群、文创园均在辐射范围内,便于资源整合。

3. 财税管理的防火墙
建立"三账户分流体系":日常账户接收课酬等短期收益,投资账户管理版权分成等中长期收入,风险账户储备年度收入的15%应对市场波动。注册个人工作室享受小微税收优惠,某上海画家通过核定征收节税41%,同时为藏家提供收藏证书抵扣个税,构建双向财税优化系统。

二、创作系统的永续运转

1. 灵感银行的复利模式
随身携带"视觉储蓄本",每日强制存入三个图像记忆(建筑肌理、光影变化、人群动态),定期进行"创意拆解重组"。旅法画家陈曦将巴黎地铁涂鸦与宋元山水解构重组,创造出每平尺3.2万元的"新东方主义"系列,证明碎片化积累的爆发力。

2. 技法迭代的代谢周期
设定"三年技术革命期":首年深耕既有技法形成市场标识,次年嫁接跨领域技术(如将版画语言融入油画),第三年创造个人技法体系。广州水墨画家吴桐引入显微摄影技术,创作出被V&A博物馆收藏的《细胞山水》,实现传统技法的量子跃迁。

3. 创作节奏的生物钟调节
根据脑科学原理划分"创作时间带":清晨5-7点进行直觉性速写(此时右脑活跃度达峰值),午后进行理性构图(前额叶皮层进入高效期),深夜实施破坏性实验(褪黑素催生非常规思维)。成都画家张野通过该时间管理法,年创作量提升70%而不损质量。

三、市场博弈的暗战法则

1. 个人IP的符号化锻造
在算法洪流中建立视觉锚点:确定核心识别元素(如特定色彩组合、材料质感),进行跨媒介重复曝光。旅美画家林琅的"克莱因蓝+金箔"组合,通过短视频平台形成记忆爆破,单条作品展示量突破2300万次,藏家询价量激增5倍。

2. 画廊合作的博弈智慧
签订"阶梯式分成协议":首年让渡50%收益换取展览资源,次年降至40%但要求进入二级市场运作,三年后稳定在30%并获取国际艺博会入场券。警惕"全权代理"陷阱,保留作品数字版权,某画家因提前注册NFT版权,在画廊破产后挽回60%资产。

3. 藏家社群的圈层培育
建立"三级藏家金字塔":底层是年消费5000元以内的艺术爱好者,中层为5-20万元的新锐藏家,顶层锁定百万级企业收藏。定期举办"工作室开放日",将购买过程转化为艺术沉浸体验,深圳画家苏阳通过该模式使复购率提升至83%。

四、心理防线的构筑工程

1. 价值认同的双轨制
建立"外部评价隔离机制":将市场反馈存入"数据保险箱",每周仅查看两次拍卖结果;同时构建"内在价值坐标系",用创作日志记录每幅作品突破点。纽约华裔画家程琳在遭遇流拍危机时,凭借三年来记录的142条创作突破点重建自信。

2. 创作倦怠的预防接种
设置"强制放空期":每季度进行5-7天的非绘画创作(陶艺、园艺、烹饪),激活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杭州画家陆羽在陶艺实践中发现新的肌理语言,反而推动油画技法突破,证明休耕期的潜在收益。

3. 孤独耐受的赋能训练
加入"全球艺术家晨绘联盟",每日清晨与六大洲画家视频连线创作。这种"孤独的共鸣"既能保持创作独立性,又避免陷入封闭状态。数据显示持续参与者的抑郁量表得分下降57%,创作续航力提升2.3倍。

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前,当代画家终将领悟:艺术的永恒性不在于对抗时光,而在于与每个时代的生存智慧共舞。职业画家的真正胜利,不是跻身天价拍卖榜单,而是构建出独特的生态系统——让每一笔触既能喂养灵魂,又能哺育现实。当你在画布上涂抹的不再是颜料,而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生存策略,艺术便不再是脆弱的理想,而成为可永续循环的生命模式。记住,真正的艺术家从不等待救世主,他们用调色盘调配现实,以画刀雕刻未来,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始终做自己艺术王国的摆渡人。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mingyanjuzi/19746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