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中国心理咨询师的生存状态调查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4

中国心理咨询师的生存状态呈现出典型的“高需求与低效能并存”特征,既是政策推动下的朝阳行业,也是专业性与商业化激烈博弈的试验场。这个群体在政策红利、资本介入、文化变迁的三重浪潮中,正经历着从边缘职业向专业服务的艰难进化。

一、行业生态:冰火交织的生存图景

1. 政策驱动下的需求井喷

政策利好:2020年国家卫健委设立国家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防治中心,2021年教育部要求中小学配备心理咨询室,2023年《精神卫生法》修订草案强化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市场需求:新冠疫情后心理咨询预约量激增300%(壹心理数据),抑郁症、焦虑症识别率从17%提升至34%(《柳叶刀》数据)

人才缺口:按国际标准每千人需1名心理咨询师,中国缺口约130万,目前持证者仅150万(含无效证书持有者)

2. 职业分层的生存裂谷

头部效应:5%顶尖咨询师占据50%市场份额,时薪可达2000-5000元(家庭治疗、EMDR创伤治疗等细分领域)

腰部困境:70%从业者月收入3000-8000元,需同时承接EAP(企业心理服务)、学校讲座、新媒体科普维持生计

底层挣扎:25%持证者无法独立执业,在情感咨询平台以99元/小时接单,被算法支配沦为“心理话务员”

二、生存挑战:在专业与商业的钢丝上行走

1. 认证体系的混沌战场

证书乱象:2017年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后,出现ACI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证书等12种认证体系

专业断层:仅18%从业者完成系统长程培训(≥2年),多数通过3个月速成班“持证上岗”

督导危机:1名成熟督导师需督导30名新手,实际比例达1:150,大量咨询师在“无督导裸奔”

2. 商业化的伦理陷阱

平台剥削:某头部心理APP抽成比例高达60%,咨询师为获流量需购买19800元/年的“金牌导师”认证

泛心理陷阱:情感挽回、星座心理等灰色服务挤占专业空间,真正抑郁障碍患者反被引流至占卜服务

职业耗竭:43%咨询师出现替代性创伤,但仅9%机构提供心理支持(中国心理学会2022年调研)

3. 文化适应的持久战

病耻感转移:来访者常要求“不开票不记录”,将心理咨询等同精神科就诊

关系依赖:45%来访者希望与咨询师发展私人友谊,导致双重关系伦理困境

权威解构:Z世代来访者自带心理学知识,用MBTI、九型人格反向评估咨询师专业度

三、破局实验:在夹缝中重构职业范式

1. 新型执业模式涌现

“咨询师+”复合生存:心理咨询+正念教练+自媒体IP,收入结构从单一咨询扩展至课程/打赏/广告

技术共生体:使用AI情绪识别工具辅助诊断,VR暴露疗法设备提升干预效能

下沉市场创新:县域咨询师开发“茶室咨询”模式,将认知行为疗法融入地方性对话仪式

2. 专业共同体觉醒

督导合作社:10-15名咨询师众筹聘请海外督导师,成本降低60%

伦理守护运动:自发成立“心理灰产举报联盟”,2023年下架142个违规情感咨询机构

替代性支持系统:上海咨询师组建“朋辈支持农场”,通过种植疗愈作物对抗职业耗竭

3. 政策接轨国际标准

学历门槛提升:2025年起申请心理诊所备案需具备临床心理学硕士学历

继续教育学分制:每年需完成50小时CBT/家庭治疗等专项培训

保险破冰试点:深圳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支付,单次报销限额200元

四、未来十年生存法则预测

专业护城河:具备循证医学能力(如掌握fMRI报告解读)的咨询师将主导高端市场

技术杠杆:擅长使用AI共情模拟器、数字沙盘等工具的“赛博咨询师”收入增长300%

文化转译者:能融合传统文化(如中医情志学说、风水空间心理学)的在地化咨询师成为县域刚需

风险防御力:购买职业责任险、建立个人品牌私域流量池的咨询师抗风险能力提升5倍

结语:在不确定中锚定专业内核

中国心理咨询师正经历从“江湖术士”到“专业服务者”的惊险跳跃。当58%的新手在入行3年内转行时,那些存活下来的20%的坚守者,正在用更务实的方式重构职业尊严——他们可能是凌晨回复完情感热线后继续研读《DSM-5》的县城姑娘,也可能是拒绝平台流量诱惑、专注青少年抑郁干预的博士咨询师。这个行业的真正转机,或许不在政策与资本的喧嚣中,而在每个个案室里沉默的50分钟里,当来访者的眼泪终于砸向地毯时,一个职业的史诗才真正开始书写。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mingyanjuzi/19726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