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助力徒步房车能否替代租房?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2

苍山顶的晨雾还未散去,32岁的程序员李拓已掀开房车天窗。他用光伏板积蓄的电力煮咖啡,车尾挂着徒步装备,随时准备驶向下一个能接收星链信号的露营地。在中国一线城市房租突破万元关口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将房车改装成移动堡垒,试图用技术手段破解居住困局。

一、空间游击战:解构不动产霸权

房车党发明了独特的空间经济学:用六轮底盘切割城市地租。深圳科技园的白领将房车伪装成"移动办公室",停泊在CBD绿化带,每年节省12万租金;杭州网红在景区停车场直播,用打赏收入覆盖水电支出。这种生存智慧背后,是对传统居住体系的暴力解构——当集装箱大小的空间能集成卧室、工作室、健身房,70年产权便失去了神圣性。

精算师出身的陈默开发出"房车生存指数":4平方米光伏板+600升水箱+低温柴油灶,可维持两人21天离网生存。他在318国道实测发现,配合公厕水源与县城充电桩,每月综合成本仅为租房的1/5。这种极简生存模式正在颠覆"居住必须依附土地"的古老法则。

二、技术游牧者的装备革命

新一代房车改装已进入模块化时代。中关村极客们用航空铝材打造可升降车体,露营时拓展出8平方米露台;青岛船厂工人将渔船保温技术移植到房车,零下20℃环境无需外接电源。更激进的实践发生在暗网社群:有人将退役核酸采样车改装成移动居所,利用医疗车辆的路权优势突破城市禁行令。

智能控制系统让房车成为微型生态圈。凌晨2点,上海外滩的房车会自动启动电磁屏蔽模式,防止无人机窥探;敦煌戈壁的改装车能根据沙尘暴预警,提前密封通风系统。这些装备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对抗现代性风险的生存母舰。

三、制度缝隙中的刀锋舞者

在郑州高架桥底,房车族群发展出地下治理体系:通过加密频道共享执法车动态,用激光投影伪造车牌躲避监控。他们发明了"72小时位移法则"——在同一行政区划内持续移动,规避《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滞留的限定。

更精妙的制度套利发生在法律交叉地带。广州设计师将房车注册为"移动艺术装置",成功申请文化补贴;大理的诗人把车厢申报成"流动书店",享受税收减免。这些灰色创新揭示出规训体系的裂缝:当居住行为被重新定义为文化实践或商业创新,钢筋水泥的围城便出现松动。

四、冰火交织的生存真相

在零下30℃的阿尔山,改装柴油暖炉的耗油量可达8升/天,取暖成本超过城市公寓;海南台风季,停泊在渔港的房车需要每天调整锚点防止侧翻。这些极端场景考验着技术乐观主义的边界。

心理层面的挑战更为隐秘。北京房车社群的调研显示,独居者平均在第11个月出现时空感紊乱,部分人产生"轮胎依赖症",在静止状态持续幻想移动。当移动本身成为存在的证明,这种新型异化比房贷压力更具吞噬性。

五、未来居住的量子态

在鹤岗5万元买房的传说破灭后,房车族群提供了另一种答案:用空间流动性对冲资产贬值风险。成都出现的"房车蜂巢社区",将20辆改装车通过伸缩通道联结,既能瞬间解体规避清查,又可快速重组形成商业生态。这种居住形态如同量子叠加态,既非绝对固定也不完全自由。

当我们凝视这些移动的金属盒子,看见的不仅是居住方式的变革,更是一场悄然的权力重构。房车党用锂电瓶对抗电网,用星链对抗宽带垄断,用移动性对抗不动产金融化。他们或许永远无法真正逃离系统,但那些闪烁着电焊火花的改装车间,正孕育着居住革命的量子隧穿效应。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mingyanjuzi/19720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