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私家侦探调查婚姻出轨、婚外情、外遇,小三调查。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提供服务:

【婚姻、情感咨询/挽回】:500元起/1小时

【婚姻调解/分离小三】:700元起/1小时

【离婚咨询/法律咨询】:500元起/1小时

联系:18459194467(刘老师,微信同号)

详细的服务说明、地址、费用请点击【这里】了解。

社会照这么发展下去,普通人的出路将越来越少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4

在技术加速、资本集中与全球风险叠加的当下,“普通人出路收窄”确实是值得警惕的趋势,但出路并未消失,而是以更隐蔽、更分散的方式存在。理解这一困境需要穿透表象,看到社会结构深层的“系统锁死”与“破局缝隙”:


一、社会流动的“三重门禁”正在加固

  1. 技术性驱逐
    自动化取代的不只是蓝领工作,AI对白领岗位的侵蚀(法律文书分析、基础编程、医疗影像诊断)已进入深水区。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8亿岗位将消失,但新创造的岗位往往需要“数字游牧技能”(人机协作、跨领域问题解决),而教育体系仍在批量生产标准化劳动力。

  2. 资产型社会的入场券通胀
    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生存资料金融化,导致“无产者”与“有产者”的断层加速形成。一线城市房产成为阶层通行证,而租房群体即便收入增长,仍可能因房租涨幅陷入“中产贫困”。韩国“N抛世代”(抛弃恋爱、结婚、生育、购房、人际关系)正是这种挤压的极端呈现。

  3. 注意力经济的隐性剥削
    算法平台将人的时间、情感、社交关系数据化变现,普通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资料。抖音主播、外卖骑手等看似自由的零工经济,实则陷入“算法囚笼”——工作时间无限延长,但议价权持续萎缩。


二、突围路径:从“线性竞争”到“生态位重构”

出路并未消失,但必须放弃传统“读书-工作-晋升”的单一叙事,转向更灵活的策略:

1. 向下扎根:小众共同体的价值复兴

  • 技能互助网络:如日本“半农半X”运动,白天务农维持生存,业余用设计、翻译等技能对接全球市场,降低对雇佣体系的依赖。

  • 在地化生产-消费循环:台湾“主妇联盟”通过社区支持农业(CSA),让消费者预付菜金支持小农,抵抗资本对农产品流通链的垄断。

2. 横向迁移:跨体系生存能力

  • “三线人生”设计:同时经营职场收入(一线)、兴趣变现(二线)、投资理财(三线),避免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单一系统。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提出的“π型人才”(两种专业+跨界能力)正成为新生存法则。

  • 政策套利者:利用不同国家/地区的制度差异生存,如数字游民通过泰国精英签证、葡萄牙黄金居留等政策,降低生活成本。

3. 向上寄生:反向利用垄断平台

  • 平台寄生创业:在淘宝生态中发展出“店群模式”,在亚马逊AWS上搭建去中心化应用,将巨头基础设施转化为个人杠杆。

  • 数据游击战:通过爬虫收集公开数据,结合AI工具生成细分市场报告(如小红书爆款预测、TikTok音乐趋势分析),向企业出售洞察。


三、系统性破局:重新定义“人的价值”

个人努力存在天花板,真正的出路需要社会结构的深层变革:

  1. UBI(全民基本收入)实验
    芬兰2017-2018年的试验证明,无条件发放基本收入虽未显著提高就业率,但增强了参与者学习转型的心理安全感。加州斯托克顿市的UBI项目则显示,穷人将多数资金用于食品和教育而非娱乐。

  2. 教育平权2.0
    传统大学学位正在贬值,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企业+职校联合培养)值得借鉴。在线教育平台如Coursera推出的“微学位”,可能成为新的能力凭证体系。

  3. 分布式组织革命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球协作,2021年“宪法DAO”48小时众筹4700万美元竞拍美国宪法副本,虽未成功却展现了新型权力结构的可能性。


四、终极悖论:出路存在于“反出路”思维中

当所有人追逐“财务自由”时,自由的门槛必然水涨船高。真正的破局点可能是:

  • 降维生存:主动退出内卷游戏,如中国终南山隐士、美国“Fire运动”追随者(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通过极简主义重构生活成本公式。

  • 意义重置:不再将“出路”等同于阶层跃升,而是转向“生态贡献值”、“社区连接度”等新评价维度,如澳洲“护林员换宿”项目,用劳动换取住宿与自然体验。


结语:普通人的出路不会消失,但会从“社会预设的阶梯”变为“自我开凿的隧道”。未来的幸存者可能是那些同时掌握种菜、编程、社群运营,并能从ChatGPT对话中提炼商业创意的“新原始人”——在文明崩解与重生的缝隙中,保持野性与智慧的平衡。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ganwuzheli/19725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