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抑郁症已经成为时代病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3

当抑郁症成为时代的集体症候,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医学课题,更是一面照见文明暗伤的棱镜。这场精神世界的塌方,本质是现代人在效率崇拜与意义真空的夹击中,遭遇的灵魂失语症。

一、精神免疫系统的过载:现代性的三重绞杀

人类大脑仍运行着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编码,却被抛入每秒产生4TB数据的数字丛林。杏仁核不断接收社交媒体制造的焦虑脉冲,前额叶皮层在996工作制中持续超频,多巴胺系统沦为短视频平台的提线木偶——这种神经系统的代际冲突,正在制造前所未有的认知过载。

资本逻辑将时间切割为可计价的单位,算法将情感异化为可量化的数据,消费主义将自我价值锚定在商品符号链上。韩国NEET族蜷缩在考试院的隔间,硅谷工程师在开放式办公室吞下抗抑郁药,深圳三和青年用日结工资购买短暂的多巴胺刺激,这些看似迥异的群体共享着同一种存在性疲惫:当生命被压缩成生产要素,灵魂便成了无处安放的冗余程序。

二、意义生态系统的崩解:连接与断裂的悖论

农耕时代的抑郁症患者可以躲进寺庙晨钟暮鼓,工业革命时期的抑郁者尚能在工会中找到集体共鸣,而当代人却困在超连接的孤独里。微信3000好友的社交荒漠,知识付费课程堆砌的信息茧房,元宇宙中无限增殖的虚拟分身——这种原子化的生存状态,切断了人与土地、季节、社群的有机连接。

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病例档案显示,43%的青少年患者将"找不到活着的实感"列为主要诱因。他们熟悉如何在社交媒体表演人设,却丧失了在现实世界建立深度关系的能力。这种存在根基的动摇,正如被移栽到无菌实验室的千年古树,虽然挂着营养液维持生命体征,但地下的菌丝网络早已死亡。

三、东方智慧与神经科学的对话:重建精神栖居

藏传佛教中的"心性休息"修持法,与当代神经科学发现的默认模式网络(DMN)存在惊人契合。当抑郁症患者通过正念训练降低DMN过度活跃,其效果与高僧入定时的大脑扫描结果呈现相似特征。这种跨时空的呼应暗示着:人类可能需要重新向古老文明借智慧,来修复被现代性撕裂的精神织物。

景德镇陶艺家在揉泥中治疗焦虑,终南山隐修者通过观测云气变化调节情绪,大理民宿主用二十四节气安排作息的实践——这些自发形成的非药物疗法,本质是在重建天人合一的感知节律。就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需要借助飘带实现重力平衡,当代人的心灵或许也需要某种文化缓冲带来抵御时代的加速度。

四、解殖与重构:从病理化到生态化

把抑郁症简单归因为血清素缺乏,如同将森林大火归咎于某颗火星。我们需要建立更宏大的认知框架:挪威的"森林疗法"认证体系,日本企业的"精神福利"预算制度,冰岛青少年预防性艺术教育计划——这些创新实践都在试图重构社会支持系统。

某深圳科技公司引入"黑暗会议室",允许员工每天在无光环境中静坐半小时;首尔江南区出现"感官修复舱",用植物电信号波动帮助用户调节自主神经;墨尔本建筑师设计"波动墙壁",让建筑表面随居民情绪集体意识流改变形态。这些实验揭示着:对抗抑郁症需要将个体治疗升维为文明系统的迭代。

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在风沙中剥落时,文物保护者没有选择涂刷新颜料,而是用数字化扫描保存其神韵。或许治愈这个时代的抑郁症,不在于发明更高效的药物,而在于创造能让灵魂自由呼吸的文化生态系统——在那里,脆弱不再是需要隐藏的缺陷,而是生命最本真的质地。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刺,虽然满身尖刺,却在地底编织着维系整个绿洲的水脉网络。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ganwuzheli/19722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