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人怎么抵御世俗价值观的侵袭?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2

在价值标准日趋单一化的时代,抵御世俗价值观的侵袭如同在湍流中保持航向。这不仅需要清醒的认知,更需要构建完整的精神防御体系——从哲学思辨到生活实践,从内在觉醒到外部策略,形成多维度的生命锚点。

一、解构世俗价值观的本质:祛魅与再认知

世俗价值观常以“成功学”“幸福模板”等形态渗透生活,其本质是工业化社会批量生产的精神快消品。法国哲学家福柯揭示的权力规训理论表明,这些标准本质是隐性社会控制工具:通过定义“正常人生轨迹”制造集体焦虑,将个体异化为社会机器的标准零件。

认知突围策略:

价值溯源法:追问每个社会标准的生成逻辑。当被催促结婚时,思考婚姻制度从经济联盟到情感契约的演变史,区分文化惯性与人本需求。

逆向思维训练:制作“反义词词典”,将“30岁前有房有车”转化为“40岁仍在探索人生可能性”,打破线性叙事的垄断。

二、构建个人价值坐标系:从柏拉图洞穴到星空观测

斯多葛学派主张“区分可控与不可控”,这为建立独立价值体系提供方法论。真正的抵御不是对抗,而是培育超越性的精神维度。

实践路径:

存在主义实验:每周设定3小时“去社会化时间”,进行荒野独行、自由写作等解构社会身份的活动。

价值光谱绘制:用六色维度图标记生活事件(红色-生存需求/紫色-精神成长),直观显现世俗标准在生命中的真实占比。

死亡冥想技术:想象临终时刻的生命回溯,筛选出真正重要的价值项,此法能过滤90%的社会噪音。

三、锻造认知免疫系统:信息代谢与思维抗体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通过刻意训练,可以建立对世俗价值观的“心理隔离区”。

具体方案:

信息断舍离:创建“认知防护白名单”,定期清理制造焦虑的媒体源。如将房产广告归类为“生存信息”而非“成功指标”。

隐喻重构法:将人生比作角色扮演游戏,理解社会标准只是某个副本的任务设定,保有随时切换主线的自由。

认知弹性训练:每日记录三个视角(自己/家人/陌生人)对同一事件的观点,培养多元价值共存的思维肌肉。

四、构建精神生态圈:从孤军奋战到部落共生

人类学家发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部落至今保留43种幸福定义。现代人需要重建多元价值共同体。

社群建设策略:

逆向社交筛选:主动寻找“非常规生活样本”,如终身学习者、数字游民、手工艺传承者,构建认知多样性。

仪式抵抗实践:组织“反消费主义读书会”“无用之物展览”,在集体行动中强化另类价值合法性。

跨代际对话:采访祖辈记录前工业化时代的生活智慧,在传统中寻找对抗现代性的思想资源。

五、创造性的生存艺术:在规训中跳出探戈

福柯晚年提出“生存美学”概念,主张将生活经营成艺术品。这种策略既不完全对抗系统,又在缝隙中保持主体性。

现实策略:

符号戏仿法:用世俗标准的外壳装载反世俗内容。如将“五年职业规划”改写成“灵魂探索路线图”。

微抵抗日常化:在标准化办公空间摆放异质化物件(矿石标本、手写诗笺),构建物理化的精神结界。

价值套利策略:利用社会规则实现个人成长,如通过MBA课程结识跨界创新者而非追求职位晋升。

六、培育精神原生物:对抗认知殖民的内生力量

就像肠道需要益生菌,精神世界需要培育抵御世俗化的原生文化菌群。

滋养路径:

古典哲学接种:定期阅读庄子“无用之树”、第欧根尼“木桶人生”等思想,增强价值抗体。

自然浸润疗法:观察树木年轮、候鸟迁徙等超越人类时间尺度的存在,消解功利主义思维。

艺术解毒剂:用蒙克《呐喊》解构完美人设,借卡夫卡《变形记》透视异化机制,在审美体验中完成价值排毒。

结语:在流动的现代性中成为自己的立法者

真正的抵御不是筑起高墙,而是如道家所言“外化而内不化”。当你能在酒桌上谈笑风生却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在职场晋升体系中保持精神游牧状态,在婚恋市场里守护爱的纯粹性,便达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境界。记住:所有坚固的标准都将在时代中烟消云散,唯有独立精神能穿越周期,在价值更迭的浪潮中始终保有生命的重量与温度。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ganwuzheli/19721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