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灵修课程靠谱吗?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5

灵修课程是否“靠谱”,取决于课程内容、导师资质、个人需求及科学依据等多个维度。市场上既有真正帮助人提升内在成长的课程,也存在利用心理需求进行商业收割的伪灵性产品。以下从心理学、科学验证及实践角度提供分析框架,助你理性判断:


一、警惕“不靠谱”灵修课程的典型特征

  1. 过度承诺

    • 声称“7天觉醒开悟”“连接高维智慧治愈癌症”,利用人对快速解脱的渴望,违背身心成长的渐进规律。

  2. 制造信息茧房

    • 要求学员“切断与亲友联系”“只能相信导师”,通过孤立强化控制(类似邪教PUA手段)。

  3. 反智主义倾向

    • 否定科学、医学和心理学,鼓吹“能量疗愈替代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等疾病患者尤其危险。

  4. 财富灵性化

    • 将“吸引力法则”扭曲为“不富足是因为你能量低”,把社会结构性问题归咎于个人灵性不足。


二、科学验证的“灵修”核心要素

真正的内在成长往往符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原理,可关注以下有实证支持的实践:

  1. 正念冥想(Mindfulness)

    • 哈佛研究:8周正念训练可增厚前额叶皮层(理性决策区),缩小杏仁核(恐惧反应区)。

    • 适用:焦虑缓解、情绪调节。

  2. 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

    • 通过日记、身体扫描等技术提升元认知能力,打破自动化思维模式(认知行为疗法基础)。

  3. 慈悲训练(Loving-kindness)

    • 神经影像显示:持续练习可增强岛叶和颞顶交界区活性,提升共情力与社会联结感。

  4. 自然联结(Nature Connection)

    • “森林浴”已被证实降低皮质醇水平,日本将其纳入国民健康计划。


三、选择课程的实用建议

  1. 查证导师背景

    • 优先选择有心理学、神经科学或临床医学背景,且接受过系统培训(如牛津正念中心认证)的导师。

  2. 警惕“灵性 bypass”陷阱

    • 健康灵修应助力现实生活,而非让人逃避问题(如用“放下执念”合理化职场PUA)。

  3. 小成本试水

    • 先参加单次工作坊或阅读经典书籍(如《当下的力量》《正念禅修》),再决定是否深入。

  4. 交叉验证信息

    • 将课程主张与权威期刊(如《Nature》《心理学公报》)研究对比,警惕违背物理/生理常识的内容。


四、替代方案:整合式成长路径

若对灵修存疑,可通过这些科学路径实现类似目标:

  •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CBT)、接纳承诺疗法(ACT)等;

  • 艺术疗愈:音乐/绘画治疗激活右脑情绪处理功能;

  • 社群支持:加入读书会、运动小组等现实联结团体;

  • 志愿服务:助人行为被证实提升意义感和多巴胺分泌。


总结

  • 靠谱的灵修 ≈ 去宗教化的内在科学训练,需满足:可证伪性、个人自主性、与现实生活兼容。

  • 关键判断标准:是否鼓励批判性思考?是否尊重个体差异?是否兼容现代医学/心理学?

真正的成长从来不需要“神化”某个导师或方法——所有让人更自由、更清醒、更慈悲的实践,都值得探索;而让人产生依赖、恐惧或脱离现实的,无论包装多华丽,都需警惕。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mingyanjuzi/19727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