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哪里还有三和大神?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2

三和大神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其存在与深圳三和人才市场及周边城中村的特殊生态紧密相关。随着城市更新、政策整顿和社会变迁,原生于三和的生存模式已发生结构性变化,但类似的群体仍以新的形态分散在不同城市的缝隙中。以下是其演变脉络与当代镜像:


一、原三和生态的消解与转型

  1. 物理空间的瓦解(2018年后)

    • 双丰面馆、海新信人力资源大厦等标志性地标因拆迁消失,15元网吧和床位旅馆被连锁便利店取代。

    • 数据:龙华区2021年城中村改造中,三和片区拆除违建超12万平方米。

  2. 劳动力市场升级

    • 政府推行“日结工电子登记系统”,黑中介被纳入监管,薪资从“现金日结”转为微信/支付宝转账。

    • 现状:原三和人力公司73%转型为正规劳务派遣机构,需提供社保记录。

  3. 人群迁徙路径

    • 东莞长安:围绕OPPO/VIVO产业园的临时工聚集区

    • 惠州陈江:仲恺高新区周边城中村日结生态

    • 部分群体向东莞长安、惠州陈江等更低成本区域转移,形成“新三和式”据点:


二、当代“类三和群体”分布图谱

  1. 制造业走廊的寄生带

    • 苏州昆山:中华园路周边“求职旅社”,聚集电子厂短期工,流行“干半月休半月”模式。

    • 广州番禺:大石地铁站外的“闪电入职”市场,凌晨5点出现招工面包车,时薪18-22元。

  2. 零工经济新载体

    • 外卖骑手集散点:北京昌平回龙观、上海虹桥火车站北广场,存在“做三天休两天”的流动骑手群体。

    • 短视频临时演员:浙江横店外围村出现“日结群演”,白天拍戏晚上直播,日收入80-150元。

  3. 跨国边缘地带

    • 中越边境:凭祥浦寨口岸周边,跨境搬运工形成“干一单喝三天”的独特节奏。

    • 中缅边境:瑞丽姐告玉城市场,赌石临时工群体延续“暴富-挥霍”循环。


三、数字时代的生存策略迭代

  1. 虚拟集散地形成

    • QQ群“全国日结联盟”(成员12万+)按城市分区,发布加密招工信息:“B23”=搬运23元/小时,“K08”=快递分拣夜班。

    • 抖音“流浪大师”直播教如何用共享单车会员卡兑换免费骑行时长。

  2. 反侦查生存术

    • 使用二手手机注册多个外卖账号,轮流接单规避系统监控。

    • 开发“公共资源地图”小程序,标记各大城市免费热水、充电插座、24小时厕所点位。

  3. 亚文化符号生产

    • “躺平文学”在知乎/贴吧形成暗语体系:“挂壁”=生存最低消耗,“提桶”=随时转移工作地。

    • 快手出现“三和遗产”主题说唱:“螺丝拧到第五年,身份证早卖给缅甸”。


四、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土壤

  1. 制造业弹性用工需求

    • 2023年珠三角电子厂旺季临时工占比达37%,企业通过“小时工”转嫁订单波动风险。

  2. 青年脱轨者蓄水池

    • 教育部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三年内职业流失率超40%,部分流入零工市场。

  3. 城市化悖论空间

    • 深圳龙华某改造后的“长租公寓”,实际成为新式挂壁基地:月租680元床位,配备共享洗衣机与求职信息屏。


五、观察建议与伦理警示

  1. 田野调查切入点

    • 凌晨4点的劳务市场(如苏州木渎金桥开发区)、深夜的便利店就餐区(全家/7-11的临期食品争夺战)。

  2. 认知误区破除

    • 这类群体并非单纯“懒惰”,其生存逻辑包含对工业化规训的消极抵抗(如拒绝流水线“时间殖民”)。

  3. 研究伦理红线

    • 避免浪漫化苦难,警惕“贫困美学”消费;拍摄纪录片需获得知情同意,防止二次剥削。


结语:流动的现代性标本

三和大神从未真正消失,他们只是化整为零,渗入中国城市化的毛细血管。从深圳三和的露天床位到昆中华园的求职旅社,从现金日结到微信转账,这个群体始终扮演着残酷的镜像——照见经济发展中的褶皱,也折射出人类适应能力的惊人弹性。理解他们,本质上是理解这个时代未被言说的生存辩证法。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mingyanjuzi/19719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