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人们面对死亡的心理阶段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7

关于人类面对死亡的心理阶段,最经典的当属库布勒-罗丝(Kübler-Ross)提出的五阶段模型,但随着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发展,这一理论正在被更复杂的认知模型解构。以下从传统框架到当代演化进行拆解,并附应对建议:


经典五阶段模型的解构与重构

  1. 否认(Denial)

    • 神经机制:前额叶皮层启动认知抑制,杏仁核过度激活引发回避行为

    • 现代修正:不仅是心理防御,更是大脑为避免海马体过载的生存策略

    • 典型表现:「检查结果肯定搞错了」→ 实质是神经系统的缓冲请求

  2. 愤怒(Anger)

    • 生物基础: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激增引发战斗反应

    • 文化变量:集体主义文化中愤怒可能转化为躯体化症状(如持续性偏头痛)

    • 认知悖论:对命运共同体的攻击实质是对分离焦虑的扭曲表达

  3. 讨价还价(Bargaining)

    • 神经经济学视角:伏隔核多巴胺系统驱动「概率幻觉」

    • 仪式化行为:深夜向不存在的神明连续祷告,本质是背外侧前额叶试图重建控制感

  4. 抑郁(Depression)

    • 区别于病理性抑郁:前扣带回皮层对损失的全域性评估

    • 进化意义:社会联结中断触发的节能模式(类似动物受伤后的蛰伏反应)

  5. 接受(Acceptance)

    • 神经可塑性体现:默认模式网络重组完成自我叙事更新

    • 现代争议:后现代社会中的「接受」更多呈现波浪式反复而非线性终点


传统模型的批判性发展

  • 阶段非序贯性:fMRI显示不同脑区激活可能同步存在多个阶段特征

  • 文化特异性

    • 佛教文化可能跳过「愤怒」直接进入「无常观」

    • 北欧群体常出现「静默性接受」(与血清素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相关)

  • 数字时代新形态

    • 社交媒体遗留数据引发的「数字游魂」现象(持续与逝者账号互动)

    • 脑机接口带来的「意识永生」谈判阶段


存在主义心理学补充框架

  1. 意义重构阶段(Frankl)

    • 前颞叶激活特定自传体记忆,将死亡恐惧转化为遗产符号学建构

    • 例:癌症患者撰写回忆录激活尾状核奖赏回路

  2. 联结转换阶段(Yalom)

    • 把亡者手表调停在特定时刻

    • 用逝者骨灰培育银杏树

    • 从实体关系转向象征性联结:

    • 镜像神经元系统通过替代性客体维持联结

  3. 宇宙回归阶段(存在主义神经学)

    • 岛叶皮层激活增强,产生「星尘共同体」认知:
      「我的碳原子将参与未来超新星爆发」

    • 通过量子物理隐喻消解个体消亡焦虑


实用应对策略

  • 阶段识别工具
    使用日内瓦情感破译量表(GED)量化情绪颗粒度,区分适应性抑郁与病理状态

  • 神经反馈干预
    通过EEG训练增强前额叶α波,促进认知重评能力

  • 具身认知疗法

    • 紧握冰块体验「此刻的物理存在」

    • 重力毯压迫刺激催产素分泌

  • 后现代叙事重建
    用AI生成与未来自我的跨时空对话,扩展死亡认知维度


当死亡焦虑转化为持续性解离或前额叶功能抑制(如无法完成基础决策)时,需考虑NMDA受体调节药物介入。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研究表明:临终前72小时大脑会释放大量DMT致幻剂,提示人类可能被预设了「意识过渡程序」——这或许是最深邃的进化慈悲。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ganwuzheli/19733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