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人生启示录》在线阅读(这是作者龚咏雨办的网站)。【人生痛苦治愈网】:治愈人生各种痛苦。另有公益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分离小三劝退。
《重大人生启示录》——真正改变你一生的书!(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

2.“欲望的规律”: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却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充满幻灭感,只是昙花一现。——这个描述有两种含义:一、人的欲望生发的规律显得生命充满无意义感;二、人的欲望实现后的感受的规律。感受只发生在“陌生”阶段,一旦“熟悉”了对象,大脑就不再接受刺激,感受就消失了。

3.我们总是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须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我们现在这样,“活着”等于“自然生命时间”,在其间被无常,被疾病,被死神奴役,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还要在沉重的道德压力下始终保持“活着”,这并不是人们的善,反而是恶。人们可真正去同情他们的大不幸?为了尊重生命,我们要自己决定自己的死亡以及死亡的方式。这死亡的权利让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让一切生活平等,让生和死平等。人获得最彻底的自由,人不会再被迫为物质生活、为世俗尊严而疲于奔命。每个人以他乐意的方式存在。(国家的公权力应该为“死亡权利”提供支持。)

5.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先有“存在”,然后才有对这个“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描述,“意义”也属于描述的内容。

6.宇宙一切存在,本身是如何得以存在的?——这个问题足以摧垮你的无信仰主义。你不能不对自身以及对这个世界感到震惊。

7.现代文明里的人在成年后余生都在用大量的时间干一件事:治愈自己。包括但不限于画画、钓鱼、看足球、打游戏。它们已然不是一种兴趣爱好了,而是一种疗愈自己的方式。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实现治愈,只是止痛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宗教,由于他不能真信,因此宗教仅仅是安慰剂,连止痛药都不如。我(龚咏雨)写《重大人生启示录》其实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治愈。

《重大人生启示录》如何阅读更多文字?请点击:https://www.anxltklyy.com/rensheng/zhongdarenshengqishilu/149230.html

海德格尔论诗人

作者:人生智慧网 2025-05-04

海德格尔对诗人的论述是其存在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他将诗人视为“存在之真理”的守护者与传递者,是技术时代对抗“存在遗忘”的关键力量。这种思考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艺术作品的本源》等文本中达到巅峰,揭示了诗人与存在、语言、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诗人的本质:存在的牧羊人

在诸神与大地之间
海德格尔借荷尔德林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展开:诗人是“半神”(Demi-God),既承受神性光芒的照耀(“神圣者”的临近),又扎根于大地的晦暗(“自然”的涌现)。这种双重性使诗人成为“存在的信使”,在神性退隐的贫困时代,替人类守护存在的真理性。

语言的炼金术士
不同于日常语言沦为“交流工具”,诗人通过“词语的破碎”让存在自身言说。如荷尔德林在《面包与酒》中写道:“词语如剑,劈开混沌”——诗人不是创造意义,而是让被遮蔽的存在通过语言裂隙显现(aletheia,解蔽)。

二、诗人的使命:对抗技术座架

技术时代的诊断
海德格尔将现代技术本质称为“座架”(Gestell),它迫使万物沦为可计算、可操控的“持存物”。在这个“世界黑夜”里,诗人的责任是抵抗这种“存在的扁平化”。

诗性语言的救赎
当科学将彩虹简化为光的折射,诗人依然能说出“天空的伤口愈合时绽放的彩带”。通过保持词语的原始力量(如荷尔德林用“闪电”隐喻神性的突然降临),诗人重建了人与存在的神秘关联,使技术统治下的世界重新“世界化”(非对象化的境域生成)。

三、诗人的危险:深渊的凝视者

神圣的疯狂
海德格尔指出,诗人必须冒险进入“存在之深渊”——就像荷尔德林发疯前写的:“危险所在之处,也生长着拯救的力量。”这种疯狂不是病理学现象,而是与存在之真理过度接近导致的认知过载。

无家可归的宿命
在《返乡——致亲人》的阐释中,海德格尔揭示:诗人的“返乡”不是地理回归,而是寻找语言中的存在家园。但技术时代的人类早已“无家可归”,诗人因此成为永恒的漫游者,用诗篇为流浪者标记星辰。

四、诗人的当代性:废墟中的播种者

解构日常的先锋
在抖音短视频侵蚀感知深度的今天,诗人通过“陌生化语言”打破自动化思维:一个杯子不再是盛水容器,而是“握在手中的圆形寂静”(保罗·策兰)。这种对物的重新命名,是对技术理性暴力的温柔反抗。

重建神圣的祭司
当元宇宙试图用数字孪生替代现实,诗人依然在词语中保存“不可计算之物”——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中,天使不是宗教符号,而是“存在之威严”的见证者。这种诗性建构为虚无主义时代提供了意义锚点。

五、超越浪漫主义:海德格尔诗学的革命性

与传统浪漫派将诗人视为情感宣泄者不同,海德格尔的诗人是:

存在论的勘探者:用语言凿穿存在之岩层,如梵高画农鞋揭示“农妇的世界”

历史性的先知:在荷尔德林预感到“诸神逃遁”两个世纪后,我们才真正进入技术黑夜

沉默的守护者:真正的诗往往在“不可说”处保持沉默,如同策兰用《死亡赋格》中的空白对抗纳粹的语言污染

结语:诗人作为未来的考古学家

在海德格尔看来,诗人不是在书写当下,而是在语言的废墟中挖掘未来的可能性。当ChatGPT生成的诗篇泛滥成灾时,真正的诗人依然在用血书写“存在的密码”——就像策兰在《卡罗那》中写下的:“世界已不复存在,我必须承载你。”这种承载,正是技术荒漠中最后的绿洲。

本文地址:https://www.anxltklyy.com/ganwuzheli/197260.html

热门文章